


嘉仪:你该来,命里就该来。只是太晚了!
陆平:我就是来的再早,也只是个理头发的。
《理发师》里的一个小人物理发师的自卑寡言之中蕴含着内敛的情感,释放着一种煽情的高潮,导演陈逸飞的唯美力量,从江南古镇到塞外黄沙以交替的视觉冲击衬托着另类情感;电影《做头》里的爱妮亦然展示着女人柔和与矫情,借做头发来享受生活的精致并沉湎于昔日荣耀,与年轻理发师有情无性的情感纠葛顿然令人瞠目结舌。
女人做头居然超越了美发的本身!
更令人惊讶的是当代女性对其有一种默许的感觉,这如果真如影评家们所言对今天的女人仍有现实意义,对于男人们那可就是另一部影片的名字:危机四伏。战争背景下爱情主题或一个小理发师的梦想让许许多多的女性感动,不管怎样,对女性指手画脚和大大咧咧的当代男人们还是忽略了“爱情与头发”的关系居然如此紧密。
自古至今女人对头发就相当地重视,一头青丝秀发的女子总是成为古文章中女人的完美刻画,女人的头发是女人心灵的表述,女人头发其实是第六个器官,女人的七情六欲都参与其中,女人的喜怒哀乐都与头发牵连着,比如看到未经整理的蓬头乱发的女人,通常情况下会去猜疑她今天的心情肯定糟糕透顶。如今大大小小美发店美女如云,即便子夜已过依然灯火通明,“做头发”似乎关乎到她们的身份、尊严,荣耀和憧憬。有时男人们郁闷,理发师也就是利用职务之便近距离欣赏女性的美,而唯一能做的是做最好的头发,而台词中女人居然也发出最动情的誓言———男人天生为有光彩的女人而生;女人,天生为有手艺的男人而活。理发师可能是除了你之外唯一那么自如地抚弄你女人头发的男人了。
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女人与理发师以生死相许?女人把爱情当作一场赌博,《做头》里爱妮的爱情没有赌对,情感的寄托变得虚无缥缈,情感的宽慰和精神的抚摸真就超越金钱与物质之上。管它什么战乱或信仰或背叛,女人疯狂,女人只要心目中伟大的爱情。
如今男人们有时腾不出陪女人吃一顿晚饭的时间,如果让其陪女人逛街或奉献一次漫长时间陪女人去做头真是强男人所难。常去美发厅的人都晓得,女人做头发或男人理发一般都固定一个熟悉自己的美发师,男人等不及时往往会另换一位理发师,而女人在穿衣服上可以每天翻来覆去地更新,在做头发上却坚守阵地,宁可等上心仪理发师两三个小时也心甘情愿,有时想女人对理发师“从一而终”的痴情如果倾注在自己的爱情和婚姻上,这世界"分手"或"离婚"的词语可能早从爱情辞典里消失了。
美容院的导购小姐说:“您不办卡,将来您的老公会花钱给别的女人办卡,为了给您的爱情和婚姻保鲜,请舍得为美丽投资。”这话够损的,女人们则心甘情愿!于是太太小姐们昂然高座,象电影情节里一样享受着理发师另样感觉的男性巨手在自己的头发上搔来搔去,在镜中看到理发师卖命之状,女人征服欲再次得到满足而芳心大悦,或遐想如果自己男人如此被征服将是一件多么好的美事,所以有时女人心情很糟的时候会选择去理发店做头,而理发师和女主顾谈天说地而感情倍增,绝对是男人们忽略的情感死角,如果理发师在为顾客设计最漂亮的发型同时再伴随着电影里留声机播放着煽情的音乐而眉目传情,真就领导了当今美发厅经营模式的新潮。女人们的内心多多少少都隐藏着一种魔性,大大咧咧的男人们是分不清哪些像天使哪些又像恶魔的,着实高深莫测,女人不惜一次性消费数百上千元于做头,并随季节变化而不知疲倦地变换着花样,如果正赶上爱情淡漠或情感危机,数年相守的大堤也许会被一句“表哥,我要做头发”台词而击垮。因此,男人们不要埋怨女人做头发的时间多么的漫长!什么直的要烫成弯的,黑发染成红发,就是离子烫变成原子弹也乖乖地等吧,即使如坐牢一样的煎熬,更何况有管理学家说的“将来的社会是女性管理的社会!”男人们自己还是主动阅读一些“老公守则或什么眼神定律,陪老婆逛街定律”等等,“做头”题材影片肯定带动美发厅生意火爆和女人做头发“变本加厉”,女人一生就屈指可数的那些喜好,男人耐着性子多陪陪女人们做头发,逛街或喝茶,绝非一种"监督"职能,不过是常规的细心关怀与情感沟通,增添一些爱情保鲜的情趣,傻乎乎地埋头赚再多的钱也不如理发师的一个温情的眼神。
“城市新女性”或“女人天生不是弱者”似乎翻来复去地宣扬女人即将上演的“陈胜吴广起义”,其实不然。女人如水,男人们也不必为那部废旧留声机传出的“爱越深、爱越伤,有情终使路苍黄”而退缩和恐惧,其实不过是提醒男人们,女人天生是为有手艺的男人而生,要么你也当个理发师,要么就耐心一些,象当初重视爱情一样重视陪女人做头发的漫长时光,如果没本事当个理发师,坐那里傻等还不会吗?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