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使用复权价的正确姿势

(2018-01-31 09:55:22)
标签:

股票

分类: 数据
来自瘦芋头的原创专栏
最近受@骑行夜幕的统计客 和@持有封基 两位老师的启发,对复权价认真研究了一番,现在跟大家分享一下我的研究成果。


有关前后复权原本存在的问题,我就不多说了,大家可以看一下两位老师的帖子,了解一下。


@骑行夜幕的统计客
http://xueqiu.com/2480001764/38641630
http://xueqiu.com/2480001764/38716345

@持有封基
http://xueqiu.com/6146592061/71608004

由于前复权在不使用等比复权的情况下会出现负值,很明显是错的,而用等比复权的话和后复权的涨跌幅是一样的,所以本文就不讨论前复权了,主要来说说后复权。


看过两位老师的帖子或者认真看过后复权价的朋友,会发现不同软件会有不同的结果。
封基老师认为是很多软件的计算不正确,并给出了自己的精确复权方法。
但很遗憾封基老师的这个看法是错误的。
实际上各个软件的后复权之所以出现五花八门的情况,是因为使用了不同的算法,每种算法的考量不同。
本身并没有对错之分,只是看你站在什么角度看。


我们先来说说复权的用途,一种是用来看K线图,复权用来保持K线的连续性,这种情况基本可以说几种复权的方式差不多,都能达到目的(其实还是存在一点问题的,先卖个关子,后面再说)。


还有一种是用来计算收益率,如果持有时间较长时,期间包含分红送转,那就有必要使用复权价来计算收益率。
不同软件的主要分歧也就在这了。


统计客老师说正确的计算收益率的方法是,假设一开始持有100股,到截止日(经过送转增发后的股份*截止日股价+期间分红累计额-总成本)/总成本。
我基本同意这个算法,不同的是我觉得应该不考虑增发,只计算送转的股份,因为我认为计算收益率最好是两个原则,1、无脑持有。
2、做最坏打算。
所以增发作为一个需要主动选择的行为,即使是大部分人都觉得应该参与,也最好不参与计算。


如此说来,封基老师说的通达信的后复权计算方式其实就是浦发银行从1999/11/10开始至今的无脑持有的送转与累计分红总和的一个复权结果,是计算从第一天开始至今收益率最准确的一个。
而封基老师的精确复权方式,又可以叫等比复权方式,这种方式其实是默认每次分红后再投入的计算方式。
为什么我会说通达信的后复权方式比封基老师的等比复权法更准确反映了从第一天开始至今的持股收益率呢(实际上这两种方式各有千秋,这个我们后面再说),这就要说到是否要分红再投的问题。


实际上分红再投是一次独立的投资行为,不应该被考虑在复权收益率的计算中。
比如说正常我们每次买入的时候都会考虑股票的估值是否比较低,如果拿到分红的时候股价已经出了低估区域,在正常位置或者偏高了,这个时候我们是不会用分红再投的,会另找其他低估的标的。
举个例子:假如我在1元的时候买入某股,股价涨到5元时每股分了1元钱,这个时候分两种情况,一种分红现金,一种分红再投,后来股价再回到1元,这个时候两种情况计算的收益率差异巨大,分红现金收益100%,分红再投收益25%。
这是由于分红再投是一次亏损的投资行为,**拉低了收益率。
所以分红再投是一次独立的行为,不能用他的盈亏来考虑持股收益率。
这种影响在计算基金收益率时会尤为明显,因为基金多数都会在牛市的时候大幅高比例的分红,而熊市因为净值不足而不分红。
这个时候分红再投的行为都是会拉低收益率的。
所以说分红再投不应该被应用在收益率的计算当中,但是因为在股市这样一个长期方向向上的地方,分红再投似乎长期来看都是正向的影响,所以使用分红再投计算也不能说绝对的不可取,这里没有对错之分,只是在什么情况下哪种方法更合适的问题。


现在我们来填上面的坑,实际上这两种方式各有优缺点。
通达信的后复权也不是一定就比封基老师说的等比复权好。
通达信的这种复权方式,只有在计算截止日到第一次发生分红的日期之前的收益率时是准确的,而计算区间内其他任意一段的收益率基本都是错的,因为在发生过分红之后的每一个复权价都暗含了一定的现金价值,即他是一个非满仓的状态,越是经过了多次大比例的分红,这个情况越明显。
这个时候你计算的收益率分子是不对的,当然收益率是错误的,甚至是相邻两天的涨跌幅计算出来都不一样。
这也就是为什么封基老师发现通达信后复权浦发15年8月26日-27日的涨跌幅和实际不一样的原因。
而等比复权在不跨越分红除息日的情况下,收益率都是正确的。


那么最能准确计算收益率的复权方式是什么呢,应该是定点非等比后复权方式,即以你要计算收益率的区间起始日为基期,向后非等比复权。
这样来计算收益率会是相对准确的结果。
但遗憾的是这个在软件上好像并没有直接提供此功能的。
我所使用的CHOICE的定点复权是等比复权。
也可能是我孤陋寡闻,谁知道哪有定点非等比后复权功能的地方,告诉我一声,不胜感激。
目前退而求其次,在准确性和方便性上平衡考虑还是用等比复权吧,毕竟分红再投在股市的影响从长期看是正向的,而非等比复权在准确性上,大部分都是错的,要定点还原没有工具的话计算太麻烦了。


另外再说一下各个软件的后复权数据不同的问题,封基老师提到了雪球浦发7月8号后复权收盘价是110,我看了一下似乎已经改了,但我用CHOICE的复权结果也是110。
其实110这个结果是怎么来的呢,主要是在06年股改的时候,浦发对流通股每股送红股0.3(也叫对价)。
这次送股情况不同,是大股东对流通股股东送,总股本不变,所以历史股价没有除权,不信大家可以翻开任意软件看看,浦发06年3月20-5月12日(这是两个相邻的交易日,中间停盘了近两个月)不复权的股价,没有缺口,没有除权。
所以雪球原来的数据和CHOICE都没有把这次计算在内。
但这也不能算是错误,按说站在个人投资者的角度,我计算收益率的话,当然应该将这次计算在内,因为我是从二级市场买的股票,肯定会作为流通股东获得红股,但如果将这次计算复权还原的话,K线上就会出现一个错误的缺口,但真实历史上是没有这个缺口的。


所以最后又回到老问题来了,各家的算法都有各家的优缺点,看你站在什么角度看,又或者看你怎么用了


作者:瘦芋头
链接:https://xueqiu.com/6384969649/72014055
来源:雪球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