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曾经沧海-灵魂相遇
曾经沧海-灵魂相遇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4,425
  • 关注人气:56,742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一路向南到浙闽:邵武的国保宝严寺

(2024-07-31 16:36:01)
标签:

旅行

一路向南到浙闽

宝严寺

国保

历史

杂谈

分类: 行万里路
在吴馆长指点下,我们去看宝严寺。

宝严寺大殿,位于福建省邵武市新建路6号。唐大顺元年(890年)创建,始名兴会寺。 五代梁龙德元年(921年),易名再兴寺,龙德元年(921年),又改称太平兴福寺。 北宋天圣元年(1023年),改名宝严寺。元延祐年间(1314~1320年),重建。明嘉靖十二年(1533年),重修。 
民国二十一年(1932年)10月,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中央工农红军一军团二十二军军长罗炳辉、政委谭震林率部首次解放邵武时,县革命委员会、县苏维埃政府就设立于此。1981年邵武县文物管理委员会修复了宝严寺大殿,辟为“邵武县文物陈列馆”。1982年5月1日正式对外开放。

宝严寺大殿面阔、进深各五间,建筑面积400平方米,通高18米,屋顶为重檐歇山式,抬梁式结构梁架。斗拱呈莲花烘托,大殿全部采用拼合梁袱,柱头斗拱用真昂,外檐补间斗拱里转用上昂。金柱的4个莲花石柱础距今1000多年,部分杉木圆柱、前檐梁袱属宋代建筑原物。大殿既是较珍贵的古建筑,又是革命旧址,有着较高的科学、艺术和历史价值。是研究闽北地区唐宋元明清几个朝代建筑风格过渡的仅存实物例证,同时为研究中国南方古建筑艺术提供了宝贵的实物标本。 2006年5月25日,宝严寺大殿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好奇起来,延伸搜索一下,正有6日的新闻,福建省考古研究院完成对邵武市博物馆未定级的608件文物的鉴定,确认珍贵文物113件,其中国家二级文物4件、三级文物109件。至此,邵武市博物馆被确认的珍贵文物总数达1897件,其中国家一级文物19件。除开展馆藏文物鉴定定级,此次邵武还邀请省级专家开展民间收藏品鉴赏公益活动,对42件民间藏品进行了鉴定评估,现场为收藏爱好者答疑解惑,分享文物鉴定鉴赏与保护的相关知识。据了解,邵武市博物馆成立于1985年1月,负责收藏文物和开展各项文博业务工作。1987年,邵武还建立了全省第一座以展出当地历史和传统性文化、生活的民俗博物馆。多年来,邵武始终将考古发掘、文物征集及鉴定等作为文化部门的重要任务,制定了专门的规划计划,并有专项经费保证。

其实我关注的是邵武有几处国保,现在看来就是一处。还有两处省保,一个是那个李纲的,一个是民俗博物馆,可惜我们错过。
一路向南到浙闽:邵武的国保宝严寺

一路向南到浙闽:邵武的国保宝严寺

一路向南到浙闽:邵武的国保宝严寺


一路向南到浙闽:邵武的国保宝严寺

一路向南到浙闽:邵武的国保宝严寺

一路向南到浙闽:邵武的国保宝严寺

一路向南到浙闽:邵武的国保宝严寺

殿内36根大立柱,其中间4根金柱的覆莲盆石柱础保留了唐代的原物,其余部分方形石柱础为宋代遗迹。大殿造型别具一格,其结构采用拼合梁栿,部分大杉木柱及前檐梁栿保留宋代原件,全部斗拱和梁架结构均为明代改建,斗拱呈莲花拱托,具有明显的明代建筑特征。其中外檐前两侧檐柱上的象鼻斗拱,是具有浓烈明代邵武地方特色的建筑构件。殿内主梁上墨书“上祝当今皇帝万岁万万岁”和“大明嘉靖拾贰年癸巳岁贰月贰拾贰日已卯吉时重新鼎建”的题记清晰。全部梁栿斗拱上均彩绘佛像、花草、飞禽走兽及几何图案,至今仍清晰艳丽,保留了历史全貌。这些彩绘是明代邵武籍名画家严宗儒、上官伯达手迹。保存了唐、宋、元、明几个朝代的建筑风格。整个结构严谨、巧妙,巨大的建筑,没有使用一颗钉子,完全依靠榫卯连接

可惜我们看得太匆忙,有无专家指点,但当时我直觉大殿很不简单。
一路向南到浙闽:邵武的国保宝严寺

一路向南到浙闽:邵武的国保宝严寺

一路向南到浙闽:邵武的国保宝严寺

院子里还有一些红色故事,择其要者拍了下来。联想起我们的那些案例,干巴得让人完全没有感觉,真是悲从中来。
一路向南到浙闽:邵武的国保宝严寺

一路向南到浙闽:邵武的国保宝严寺

一路向南到浙闽:邵武的国保宝严寺

一路向南到浙闽:邵武的国保宝严寺

旁边的楼显得有点品质,听说是市政府。
一路向南到浙闽:邵武的国保宝严寺

寻访李纲公祠,不得入内,真应了饭后闲谈的“神秘”。
一路向南到浙闽:邵武的国保宝严寺

一路向南到浙闽:邵武的国保宝严寺


一路向南到浙闽:邵武的国保宝严寺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