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曾经沧海-灵魂相遇
曾经沧海-灵魂相遇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33,395
  • 关注人气:56,742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京城怀旧669:佘家胡同、延寿街、刘家胡同

(2024-03-24 06:41:13)
标签:

京城怀旧

延寿街

刘家胡同

历史

杂谈

分类: 思一心事
大约在前门西河沿中段,有南北走向的佘家胡同。我想了想,如果继续向东,就会直接到了前门的北京坊一带,所以决定走这个胡同,只是没有看到一处介绍里提到的会馆或名角旧居。据个人图书馆称,胡同13号、14号、31号院均为保护院落,是否与这些京剧名人有关系不得而知。

入选了首都功能核心区传统地名保护名录。

京城怀旧669:佘家胡同、延寿街、刘家胡同

地图上还有“家庭人口服务中心”。
京城怀旧669:佘家胡同、延寿街、刘家胡同

这个春联真牛!容量四倍!
京城怀旧669:佘家胡同、延寿街、刘家胡同

一个吃饭的地方。
京城怀旧669:佘家胡同、延寿街、刘家胡同

京城怀旧669:佘家胡同、延寿街、刘家胡同

京城怀旧669:佘家胡同、延寿街、刘家胡同

在网上找到一段记述:在大栅栏街道的帮助下,再回到佘家胡同31号时,仁大爷的老伴儿孙大妈已经在门口等着了。“原本是每周五对外开放,可是参观的人太多了,每次都有百十号人,而且什么人都有,我们老两口实在接待不过来,所以只能先不开了”,孙大妈一边往院子里走一边解释道。这座院子虽然不及南北房各五间、东西厢房各三间的标准四合院,但也算是比较规整的中小型四合院了。进到屋里,原本看着报纸、听着音乐的仁大爷站起身关上了收音机,笑容满面地开始讲这个老院子的故事。“我今年74岁,在四合院住了74年”,仁大爷就出生在这院子里,74年了,很多发小已经和家人搬进了楼房,离开了四合院,仁大爷却始终不愿意离开,这个院子是他的家,是他唯一的家,“现在的楼房一盖都20多层,那么高根本够不到地气,我们这四合院冬暖夏凉,对我们老年人的身体特别好”,这话倒是真的,不是老爷子吹,任他屋外寒风萧瑟,只要一进屋把门一关(国际酒店) ,靠着一台电暖气的温度,那叫一个温暖。仁大爷很乐于介绍自家四合院的历史,这座院子将近有200年了,相传新中国(攻略) 成立前,国民党沈阳黑山县县长曾在这里居住过。1937年,仁大爷的父亲买下了这座四合院,全家从通县搬到了这里,两年后仁大爷在这个四合院的北房出生了。祖上曾官居清朝的二品大员,仁大爷的父亲曾经在天津的法租界做五金生意,精通四国语言,一个人工作就足以养活一家人。参加“最美四合院”的评选也是件凑巧的事,只拍了几张院子里的照片,结果一下就选上了,孙大妈讲起来时自豪感溢于言表。两位老人也算是地道的老北京了,对老北京有着深深的一段情,前些年有很多老胡同面临着拆迁,仁大爷很惋惜,“战乱时期围城一个月才保下来的,可惜了。现在想看看北京的古都风貌,可能也就只有大栅栏这块地儿了”,想到曾经胡同四合院的生活,老两口也是十分怀念,那时住着的老街坊,处得都跟一家人似的,每家的小孩儿都是吃百家饭长大的,相比现在住在楼房里,邻里之间都不认识,平时都说不上话,真的跟老北京生活差距太大了。

另一位参观过的李文强在微博里说,是三进四合院,院落建筑面积176平方米,由南房、北房、两侧厢房共12间组成,院里绿树成荫,两棵石榴树已经结满了果实。

大栅栏街道第一批对外开放的五家民居四合院基本都因不同原因暂缓开放,如仍想了解老北京四合院文化,可参观第二批开放的五家客栈四合院,同时可关注即将开放的八家办公四合院。
京城怀旧669:佘家胡同、延寿街、刘家胡同

李文强微博发表的照片。
京城怀旧669:佘家胡同、延寿街、刘家胡同

京城怀旧669:佘家胡同、延寿街、刘家胡同

京城怀旧669:佘家胡同、延寿街、刘家胡同

京城怀旧669:佘家胡同、延寿街、刘家胡同

拐到延寿街,之前(2022年6月18日)走过它的南端【京城怀旧397:琉璃厂东街那一片的胡同们https://blog.sina.com.cn/s/blog_53f066200102yu86.html】。
京城怀旧669:佘家胡同、延寿街、刘家胡同

违建?到还整齐。
京城怀旧669:佘家胡同、延寿街、刘家胡同

又一个分叉,记得也走过。但是没有查到博文有过记录。

查到网上介绍:刘家胡同位于大栅栏历史文化保护区的西北部。东西走向。东起延寿街,西止东北园北巷。街长91.5米,宽2米。东高西低,落差很大。两侧均为平房住宅。清时有许姓官员寓此,故名许家大门。民国时沿称。后许家破落,将房产转卖给西鹤年堂药铺的总经理刘一峰,胡同名也随之改称刘家大门。1965年北京地名调整时改“刘家胡同”,沿用至今。    刘家胡同里,有个院门上写有着“新华书店”字样,看似普通,不知道的就当是一个普通小院,实际上这就是顶顶大名的刘家大门,也是最早的许家大门,胡同的名字就是根据它而起的。这里曾是那京城有名的西鹤年堂的堆房,解放后这里是新华书店总店的所在地,后成了其职工宿舍。
京城怀旧669:佘家胡同、延寿街、刘家胡同

京城怀旧669:佘家胡同、延寿街、刘家胡同

京城怀旧669:佘家胡同、延寿街、刘家胡同

京城怀旧669:佘家胡同、延寿街、刘家胡同

京城怀旧669:佘家胡同、延寿街、刘家胡同

京城怀旧669:佘家胡同、延寿街、刘家胡同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