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曾经沧海-灵魂相遇
曾经沧海-灵魂相遇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51,069
  • 关注人气:56,742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京城怀旧668:正乙祠戏楼和前门西河沿

(2024-03-23 17:58:16)
标签:

京城怀旧

前门西河沿

正已祠戏楼

历史

文化

分类: 思一心事
大年初八,天似阴似晴,到下午还是见了蓝天和几缕阳光,我决定出门。在几个方向中,选定了前门,想一鼓作气看看戏楼,距离方面也不那么遥远;另外应该还会有过节的气氛,心里暗自希望游人可以略微少点,其实一趟溜达下来,游人云集的不外乎大栅栏、前门大街和粮食店街、煤市街。

坐公交到和平门东下,穿过全聚德东边的小道,遇到一个护国寺小吃的零售亭,买了几样一直惦记的吃食,心里又暗自美美,所谓择日不如撞日。

走到前门西河沿,它长约1150米,明称西河沿,属正西坊。清因之,巷名沿用至解放后,1965年改称今名。巷名来源系地处内城城壕之南岸,正阳门以西,故称。昔日是一条十分繁华热闹的街道。《燕都丛考》称:“西河沿,与打磨厂相对峙,而街道与商户则较打磨厂为稍强,古迹亦较多,但前此则以金店皮铺为该处之极大商号。现在金店银行而外,又加以各大旅馆,较之他处旅馆亦似稍胜一筹。”网上资料称,街内有万寿关帝庙,为明时旧刹。庙东侧即为正阳市场,内分肉市、鱼市,各立门户。万寿关帝庙西又有一关帝庙,称粗旗杆庙。再西为正乙祠,又称银号会馆。正阳市场解放后改为西河沿菜市场。著名京剧演员、裘派花脸创始人裘盛戎曾寓居此街。街内有萧山、莆仙、如泰、渭南、大宛诸会馆,正乙祠、盐业银行旧址、交通银行旧址均为北京市文物保护单位,其余就是居民住宅了。

京城怀旧668:正乙祠戏楼和前门西河沿

作为曾在南新华街走动的外附人,应该是走过这条前门西河沿的,但真是没有一点记忆。这条路如此宽敞洁净,还真有点意外,许是经过整治了。几位老人坐在墙根,悠闲松弛安稳,我问他指,没想到著名的正已祠是如此不显眼。

213号是保护院落,查到里面现在是2009年成立、注册资本100万的北京介雅文化产业发展有限公司。又有说法,裘盛戎故居在215号,据《新京报》报道,213号院的产权人是裘盛戎的大舅哥,裘在215号的住宅就是他送的。据介绍,213号院中的“门墩、门楼、挂落、影壁、甚至地面铺设的砖,都是专门从老旧四合院淘来的”,院内有许多“有年头历史”的东西。

213号院和裘盛戎故居与都属于北京市公布的四合院挂牌保护院落。但它们却数次面临拆迁。2009年,当时的宣武区计划在西河沿街一带进行道路拓宽工程,这两座院落就在拆迁范围之内。11月13日,《新京报》专门辟出一版对此事进行了报道。据该报道称,“此次拆迁中,213号院要从后檐墙向北拆掉3.1米,215号院裘盛戎旧居则要向北拆除3.8米范围的面积,主要涉及四合院一进门的‘进深’部分”。第二天,《新京报》又发出了对这件事的后续报道,说据宣武区文委的说法,“裘盛戎故居尽可能原址保护”。不过此事后来又起了波折。据2010年12月7日的《新京报》报道,这时还是由于道路拓宽工程,裘盛戎故居又一次面临被部分拆除。开发方的负责人居然说:“保护院落不算文保。”不过这一次还是没有拆成。

那位大V梅影砚轩主说,裘盛戎故居与213号院虽然两次差点被拆除,但它们的命运还算好的。毕竟它们的保护引起了许多人的关注,而且这两座院落被修葺的焕然一新,然而前门西河沿街其他的建筑却没有这么幸运。有许多有价值的建筑已经被拆除,或是面临拆迁。比如我之前提到过的金城银行南城办事处旧址、前门西河沿街142号等。而且,这条街上的许多老建筑并没有得到人们的充分关注。比如《中国文物地图集·北京分册》、《宣南鸿雪图志》,这两本书对于北京市和宣武区古建筑的介绍是最为详尽全面的,然而像马应龙眼药铺等位于许多前门西河沿街上的老建筑,它们却没有做任何记载。
京城怀旧668:正乙祠戏楼和前门西河沿

京城怀旧668:正乙祠戏楼和前门西河沿

这就是正乙祠戏楼。可惜不开门。

百度介绍:正乙祠戏楼位于北京市西城区前门西河沿街220号,是北京京剧最知名的戏楼之一。也是中国最老的保存基本完好的纯木结构戏楼。从2019年正乙祠戏楼正式交由北方昆曲剧院修缮、运营及使用。2023年4月19日起,这座古戏楼正式面向社会公众开放。“重张一周年演出月”演出单也对外发布。

正乙祠戏楼建于清康熙二十七年(1688年),建于佛教寺庙的原址上。 清康熙初年由浙江商人建了祠堂馆舍,供奉财神赵公明最初用于接待来自浙江宁波一带的金融界人士,因而有“银号会馆”之称,他们每逢年节前来这里观看社火和木莲戏等传统民间戏曲。康熙五十一年(1712年)浙商对正乙祠进行扩建并加盖了戏楼,随着京剧的诞生,正乙祠也红火起来,同治年间程长庚、谭鑫培、梅兰芳、王瑶卿等相继在此登台演出,正乙祠戏楼从而成为京剧形成与发展的历史见证,被誉为“中国戏楼活化石”。戏楼分两层,台前三面环楼,两旁有楼梯。看楼中心为马蹄型,上有罩棚,可容纳数百人。

此后半个多世纪,正乙祠先后做过仓库、兵营,开过煤铺,也建过学校。院落渐渐被民居“蚕食”,面积只剩当初的六分之一。1954年戏楼改为招待所,厅堂变成食堂,戏台被砌起来,开了几个卖饭窗口,后台成了炒菜做饭的厨房。1994年,一位叫王宇鸣的浙江企业家偶然路过,看到破败不堪、岌岌可危的正乙祠,决定独立出资修缮经营,再续老戏楼和浙商的缘分。一年之后,耗资500多万元修复一新的正乙祠续上了中断60年的戏弦。但此次重张似乎“生不逢时”,正乙祠的戏锣只敲了三年就因入不敷出再次关张。

正乙祠戏楼历史上经历了四次大的修复:一是乾隆年间,徽班进京;二是清同治四年,京剧形成前后;三是民国2年,京剧已走向繁荣;四是1995年的大修复。

2012年4月起,正乙祠戏楼推出新戏《凤戏游龙》。为打造“会馆有戏”文化惠民新品牌,北京市文化和旅游局将正乙祠戏楼交由北方昆曲剧院修缮、运营及使用。

正乙祠内设戏楼,大堂供集会,有《正乙祠碑记》。正乙祠坐北朝南,临街为九间倒座北房,进深五檩带前廊。正中为朱漆广亮式大门。院内偏东有南房三间,五檩加前廊硬山式。庭院东西长,南北短,两排客房南北对应。西部为戏楼,占地面积约1000平方米,东西面阔三间,南北进深十二檩,二层卷棚悬山顶,戏楼正中罩棚即池座,南面为戏台。看池约百平方米,可容纳观众200余人。
戏台北、东、西三面设楼座,进深一间三檩,二层上加披檐。戏台顶设木雕花罩,侧面有架空木梯通二层楼座。室内梁架明露,原绘有彩画。楼座设“卐”字花板栏杆,雕花木挂檐板。戏台后(南)有扮戏房六间,戏楼前(北)接正厅五间,正中三间为厅,两梢间为戏楼入口。戏楼东侧有三间铺面房为原银号所用。
京城怀旧668:正乙祠戏楼和前门西河沿

外围有诸多招牌。
京城怀旧668:正乙祠戏楼和前门西河沿

京城怀旧668:正乙祠戏楼和前门西河沿

京城怀旧668:正乙祠戏楼和前门西河沿

京城怀旧668:正乙祠戏楼和前门西河沿

门头装饰得特色显著,有售票窗口和演出信息。
京城怀旧668:正乙祠戏楼和前门西河沿

京城怀旧668:正乙祠戏楼和前门西河沿

在那里张望欣赏时,来了一位工作人员。她开门时我抢着迈了一步,拍了对着大门的“照壁”。
京城怀旧668:正乙祠戏楼和前门西河沿

京城怀旧668:正乙祠戏楼和前门西河沿

它的西边一个院落,一座房屋的顶部露了出来,我进去张望。
京城怀旧668:正乙祠戏楼和前门西河沿

看到一个很破败很不稳的自造阶梯,很显然那个临街的房屋已经无人居住,我小心翼翼地爬上去看到了正已祠内的部分。本应该拍一下我冒险攀登的阶梯,下到地面一放松就忘了。
京城怀旧668:正乙祠戏楼和前门西河沿

京城怀旧668:正乙祠戏楼和前门西河沿

这就是215号的裘盛戎旧居,它似乎级别要高一点,保护院落的同时还是历史建筑。现在挂着“慧苑”的牌子,不知是个什么所在。
京城怀旧668:正乙祠戏楼和前门西河沿

公共设施外表都被规划设计了。
京城怀旧668:正乙祠戏楼和前门西河沿

京城怀旧668:正乙祠戏楼和前门西河沿

这个地方我很有兴趣,下次还要去看看。
京城怀旧668:正乙祠戏楼和前门西河沿

京城怀旧668:正乙祠戏楼和前门西河沿


京城怀旧668:正乙祠戏楼和前门西河沿

京城怀旧668:正乙祠戏楼和前门西河沿

京城怀旧668:正乙祠戏楼和前门西河沿


京城怀旧668:正乙祠戏楼和前门西河沿

京城怀旧668:正乙祠戏楼和前门西河沿

梅影砚轩主说,我先后四次去过前门西河沿街:开始两次只是想去看一看街中那些比较著名的老建筑,像交通银行旧址、盐业银行旧址等。后来觉得这条街集中了正乙祠、中原证券交易所等许多文物古迹,想专门做一期关于这条街的博客,因而又去了两次前门西河沿街,都是从头走到尾。后两次的收获很大,我发现了这条街上许多没有多少人注意,我自己之前也完全不了解的老建筑,它们中有许多都有独特的风格和韵味。在这些老建筑中,给我留下印象最深的:一是马应龙眼药铺,二是门楣上方镶嵌有四色玻璃的前门西河沿街142号。

分享一下他的照片。
京城怀旧668:正乙祠戏楼和前门西河沿

京城怀旧668:正乙祠戏楼和前门西河沿

京城怀旧668:正乙祠戏楼和前门西河沿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