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城怀旧(203):基督教中华圣公会教堂-现在用作模范书局诗空间
(2020-03-21 08:00:36)
标签:
京城怀旧基督教中华圣公会教堂模范书局诗空间历史杂谈 |
分类: 思一心事 |
我本来的目标就是这个基督教中华圣公会教堂,几十年前也算不时从那条路走过,也和新华社的朋友一起,参加他们的dinner
pool一起在那一带聚餐,却从来没有注意过这个教堂。
基督教中华圣公会教堂又名安立甘教堂,也称南沟天主堂。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清光绪三十三年(1907)由英籍主教史嘉乐雇佣北京工匠建造,当时是华北地区建立最早、规模最大的基督教中心教堂。主体建筑面积947平方米,附属建筑5
955平方米。是北京最早的一座中国“宫殿式”教堂。教堂平面为十字形,坐西朝东。教堂主体部分为两座硬山屋顶的大厅相互交叉;南北两侧廊作单坡硬山顶,比中央大厅低矮,侧廊中部更设南北两侧门;屋顶十字交叉处西方教堂往往设尖塔,这里则是顶部两个八角亭作为天窗及钟楼。建筑使用青砖灰瓦,内部结构则使用木桁架结构,室内家具、装饰使用中国样式,而中央祭坛上方则以英国哥特式造型建造了一座中国八角形藻井,其上即八角钟亭,可谓十足的“中西合璧”。
在路上拍的,光线不太好。
进入院内,略微近距离。
有关教堂建筑的几个关键人物的简略介绍,能完好保存真不简单。
后边(北边)的建筑。
现在教堂被利用做了模范书局,是否杨梅竹斜街那个迁去的有待考证(见下文)。本来有去过那里并且写过博文可以对照一下,莫名其妙又找不到了。
进去之后,有庄重的震撼感。很安静,没有人哪怕稍大声一点点。扑面而来的咖啡香味,先让人兴奋起来。
书的数量也许不算很多。注意到中间的纸条上,用文艺的口吻做了书的大致分类,还宣示它家的价值观。
关于书局的缘起、愿景等等。
眼力不济,没有细看,从网上找到佐证:2019年4月23日,世界读书日,模范书局
诗空间开始试运营的日子。近五年时间,模范书局完成了作为一家独立书店的华丽蜕变,2014年在杨梅竹斜街一家民国年间的老建筑内崭露头角,2017年及2018年,稳扎稳打带来了天桥艺术中心以及金融街购物中心两家阅读空间,就在2019年的春天,我们携手天风证券、墨臣建筑、北京电研所一起迎来了模范书局
诗空间的灿烂新生……
“这已经不是模范书局第一次改造升级老建筑了,但和杨梅竹斜街比起来,却是一次值得记录的修缮过程。升级改造文物保护单位,对于姜寻、王一丰、吴瑞以及整个设计团队来说,是一次更好的了解历史,触摸文化的过程,与神圣最接近的就是教堂,重新架构的根本就是——尊重建筑本身,并赋予更多的意义。修旧如旧的升级过程并不容易,加固原初的建筑的同时,增加更多的实用性,并将之打造成更好的阅读空间是整个设计团队的终极目的。在试运营当日(同样为世界读书日),在模范书局
诗空间举办了一次小型的捐书仪式,模范书局创始人姜寻,知名影星吴樾,嘉宾蒋耘中、刘蔷、吴玉东、王陆军、刘茂博、王琳晶、赖军、欧阳江河、刘福春、于华刚、翁连溪、邢立、张燕、王凌轩、印建平等莅临现场。”
模范书局为姜寻邢娜夫妇创立于2014年的书店,以文学、艺术、戏剧、历史、社科书籍为主的独立书店。活字为“模”,盛器为“范”,“模”与“范”是古代活字印刷术的进步生产力,承载着中华图书文化产业兴起和发展的历史记忆。书籍、展陈、文创、设计、沙龙,模范书局依然秉承着提供更好阅读空间的理念,为广大读者带来更多的书籍以及沙龙活动。2017年模范书局荣膺“最北京”实体书店奖。姜寻,诗人、设计师及古籍收藏家。现任中国出版艺术委员会装帧委员会副秘书长、文津雕版博物馆馆长、煮雨山房艺术总监。2018年任北京大学现代出版研究所特聘研究员。曾为国务院国管局、文化部、财政部、国家图书馆、国家博物馆、首都博物馆、荣宝斋等单位设计图书封面及相关文创产品百余种,并获得“第一届中国出版政府装帧设计奖”、“中国最美的书”
等多个奖项。喜好收藏鉴赏,尤其对古雕版收藏研究颇有造诣,是国内收藏古雕版最多的收藏家。
前一篇:京城怀旧(202):佟麟阁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