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曾经沧海-灵魂相遇
曾经沧海-灵魂相遇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15,809
  • 关注人气:56,742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京城怀旧(181):兵马司胡同

(2019-11-29 07:20:29)
标签:

京城怀旧

兵马司胡同

朱苇箔胡同

中国地质调查所

历史

分类: 思一心事
由砖塔胡同出,沿西四南大街南行,首先看到这个那间“还在”

京城怀旧81:在西四溜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3f066200102erq2.html京城怀旧(181):兵马司胡同
     很显眼的这座建筑。
京城怀旧(181):兵马司胡同
     西四南大街东侧义达里、砂锅居、大地西餐厅。
京城怀旧(181):兵马司胡同

京城怀旧(181):兵马司胡同
        根据筑城通鉴的文字,

兵马司胡同位于北京市西城区金融街地区东北部,为东西走向,旧时东起西四南大街,西至太平桥大街。全长763米,均宽5米。明代因负责治安的西城兵马司衙署在此,故称西城兵马司,亦称兵马司胡同。1965年将沙井胡同、小褡裢胡同并入,定名兵马司胡同。今日兵马司胡同仅存旧时胡同的东半部。

“兵马司制”起源于元世祖至元九年(1272年),元大都设置南、北二兵马司,“掌捕盗贼羁押案犯事宜”,其职责相当于现在的公安局,由兵马司都指挥使管辖。明代北京内城设置东、西、南、北、中五城兵马司,每城各设正、副指挥,负责治安捕盗。清同明制,兵马司并不掌兵,品秩极低,只负责京城辑盗、防火、道路等相关事宜。

 今日北京旧城街巷胡同名称中,除西城区的兵马司胡同外,与兵马司有关的胡同仍存北兵马司胡同与前(后)兵马街。北兵马司胡同为明代北城兵马司所在地,位于东城区西北部交道口南大街与南锣鼓巷之间;兵马街因明代南城兵马司在此而得名,清代分为前、中、后街,位于原宣武区东南部。

京城怀旧(181):兵马司胡同

京城怀旧(181):兵马司胡同
        根据筑城通鉴的文字,朱苇箔胡同位于北京市西城区金融街地区东北部,为南北走向,南起兵马司胡同,北至大院胡同。全长180米,均宽3米,清代因胡同形似猪尾被称为“猪尾巴”,1911年后以谐音雅化改称朱苇箔胡同。无独有偶,在朱苇箔胡同迆南的西单商业区东侧有一条高义伯胡同,亦因胡同形似狗尾巴得名并经谐音雅化而成。他的文章称这条胡同“濒临消亡”。
京城怀旧(181):兵马司胡同
       
京城怀旧(181):兵马司胡同

京城怀旧(181):兵马司胡同

自然资源部的信访室在此,难得的是墙上两侧都有这样的示意图,也算是很人性化的举措了。
京城怀旧(181):兵马司胡同
       这个9号是已沦为大杂院的四合院,推测里面住了24户。
京城怀旧(181):兵马司胡同
京城怀旧(181):兵马司胡同
       似乎在东城区没有看到这样的标识。
京城怀旧(181):兵马司胡同
       墙上用这样的画面和文字在就拆迁做着宣传,却被路过的一位居民嗤之以鼻。
京城怀旧(181):兵马司胡同

京城怀旧(181):兵马司胡同

京城怀旧(181):兵马司胡同
       这个北京市文物保护单位是我那半天寻访中最为兴奋的。如同筑城通鉴所说,由于中国地质调查所旧址的存在,使兵马司胡同成为一条依然承载历史文化底蕴的不寻常胡同。
京城怀旧(181):兵马司胡同
        中国地质调查所的前身为中华民国北京政府工商部矿务司的地质科,再早则是南京临时政府实业部矿政司的地质科。1913年9月由丁文江在丰盛胡同3号创办地质研究所,1916年地质研究所迁入兵马司胡同9号院(今15号院),并更名地质调查所。毕业于英国格拉斯哥大学的丁文江、毕业于日本东京帝国大学的章鸿钊、毕业于比利时鲁汶大学的地质学博士翁文灏等中国地质科学的奠基人先后担任地质调查所所长。

       中国地质调查所是我国早期地质研究的大本营,是二十世纪初最具国际知名度的中国科学研究机构,被蔡元培先生赞誉为“中国第一个名副其实的科研机构”。地质调查所成立后,迅速成为地质学家聚集之地,当时在北京大学地质系任教的我国著名地质学家李四光也常来此从事研究工作并参加学术活动。1920年地质调查所陈列馆馆长安特生(J.G.Andersson 瑞典人)发现举世闻名的“仰韶文化”,1929年地质调查所研究人员裴文中发现震惊中外的“北京人”头盖骨。兵马司胡同9号在中国科学史中被誉为“科学圣地”。
京城怀旧(181):兵马司胡同

京城怀旧(181):兵马司胡同

京城怀旧(181):兵马司胡同
       正对院门坐北朝南的南楼为最先建成的地质调查所图书馆,建于1922年,由时任所长丁文江与章鸿钊、翁文灏会同农商部矿政司司长邢端发起募捐兴建,由德国雷虎工程司设计并承建。
京城怀旧(181):兵马司胡同


京城怀旧(181):兵马司胡同

京城怀旧(181):兵马司胡同
京城怀旧(181):兵马司胡同

京城怀旧(181):兵马司胡同
       位于院落最北侧的是北楼,牌子上写着“地质研究所沁园燃料研究室",建于1930年,由丁文江和翁文灏的好友金绍基捐建,金绍基以其父金焘的字“沁园”命名这座三层楼房。
京城怀旧(181):兵马司胡同
        位于院落西侧的西楼为地质调查所办公楼,建于1928年,由时任所长翁文灏带着王恒升到各矿厂募捐集资建造,这座德国样式的二层坡顶砖楼由中国到西方学习建筑的第一人贝寿同先生设计,贝寿同先生是建筑大师贝聿铭的祖叔,其留存建筑作品较罕见。
京城怀旧(181):兵马司胡同
        问了院里的人,说三个楼原是地质部的宿舍,现在全部出租了。
京城怀旧(181):兵马司胡同

京城怀旧(181):兵马司胡同

                        京城怀旧(181):兵马司胡同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