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看由马季的儿子马季演出的相声”,董卿这句在现场直播中说走嘴的话,在央视重放春晚时被修正成了“马季的儿子”。马季的儿子当然不可能是马季,但如果说董卿的错误是无意的,那么春晚的儿子还是春晚就是无奈的。
其实董卿主持节目还是不错的,马季的儿子马东领头创编的《五官新说》也非常好,语言朴实自然,包袱抖得顺畅,雅俗共赏,我甚至认为它是春晚最好的节目之一,有一点为相声打翻身仗的味道,所以我当即为它投了一票。
但是就整场晚会而言,看得让人昏昏欲睡,几乎没记住一个节目。春晚年年炒旧饭,早已不是什么新鲜事,不能推陈出新,似乎也怪不得央视的节目组,巧妇还难为无米之炊呢?文艺界拿不出好节目,春晚的味道难免千篇一律。
春晚的衰落首先缘于歌曲的衰落,曾几何时春晚一年推出一两首风靡全国的歌曲的日子,一去不复返了,也许是现在网络太快信息太灵,什么歌什么曲到了春节晚会,早已不新鲜了。歌曲不行了,小品一度非常火爆,缺少赵本山好象办不成晚会似的,弄得相声也退居二线了。看看如今,老赵已经黔驴技穷,小品越来越无聊,春晚就没了亮点。前些年,舞蹈《千手观音》和《小城雨巷》曾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遗憾只是昙花一现,今年也有舞蹈节目,却没有了我们期待的意境。没有了耐人寻味的内涵,春晚正向庸俗化发展,看起来大好大紫,色彩艳丽,热热闹闹,人流如潮,但却空洞浅薄,没甚看头!用华丽的服饰和现代化多媒体堆砌而成的春节联欢晚会,越来越金玉其外,败絮其中。
春晚告诉我们这样一个道理,如果舞台艺术没有创新,那么马季的儿子就还是马季。创新春晚当然不是易事,但是办春晚的观念必须改变,必须开拓新思路,不这样做春晚就没有出路。首先不能将春晚的成败系在几个人身上,该退休的一定要退休,包括导演郎昆,如果没有新方案,不如让位他人。年年炒出的旧饭,吃得人已经寡淡无味了,换一位掌勺的师傅,好歹也让人知道生活绝非一种单色。
看看马东的表演,虽然艺术功底远不及他老子,但由于他毕竟不是马季,所以他的相声风格和表演情趣多少都能给人一点新的体会。《五官新说》与《五官争功》相距二十年,尽管艺术形式相同,但还是能够出新的。春晚千万不要一旦落入俗套,就自暴自弃,不可自拔了。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