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士1闻道,勤能行之2;中士闻道,若存若亡3;下士闻道大笑之,不笑,不足以为道。是以建言有之4曰:明道如昧,进道如退,夷道如类5。上德如谷,广德如不足6,建德如偷7。质真如渝8,大白如辱9。大方无隅10,大器免成11。大音希声,大象无形,道褒无名12。夫唯道,善始且善成13。
译文:
上士闻道,躬体力行;中士闻道,若有若无;下士闻道,哈哈大笑。不被下士所笑,不足以称之为道。所以有古语说:光明的大道好像昏暗不清,前进的大道好像悄然隐退,平坦的大道好像起伏不平。上德之人好像虚空卑下,大德之人好像谦卑若愚,健德之人好像苟且懈怠。本质纯真者好像有所改变而不鲜明,洁白无瑕者好像有所污染而不夺目。最大的方形无边无角,最大的器物浑然天成,最大的声音寂静无声,最大的形象无状无形,道博大精深而不显声名。所以,只有立身行道,才能善始善终。
注释:
1.
上士:①士,泛称诸侯臣僚、各级官吏。《书·秦誓》:「嗟,我士,听无哗。」孔颖达疏:「士者,男子之大号,故群臣通称之。」②上、中、下:指个人道德品行的等级。
2.
勤能行之:①勤,穷尽;枯竭。《文子•上仁》:「力勤财尽,有旦无暮。」②能,才能;能力。《书•大禹谟》:「汝惟不矜,天下莫与汝争能。」《吕氏春秋•长见》:「君知我而使我毕能酉殖,可以王。」高诱注:「能,力也。尽力为之,可以致君于王也。」③行,做;从事某种活动。《墨子•经上》:「行,为也。」《左传•隐公元年》:「多行不义,必自毙。」
3.
若存若亡:若有若无。《玉篇•子部》:「存,有也。」
《庄子•则阳》:「若存若亡乎 ?」成玄英疏:「存,有也
;亡,无也。」《天工开物•乃粒》:「上古神农氏,若存若亡
。」①若,或;或者。《仪礼•公食大夫礼》:「鱼肠胃伦肤若九,若十有一,下大夫则若七若九。」
4.
建言:指古语或古谚。严复《救亡决论》:「建言有之:天不变,地不变,道亦不变。以观化不审、似是实非之言也。」
5.
夷道如类:①夷,平坦。②类,偏;不平。《左传•昭公十六年》:「出令之不信,刑之颇类。」孔颖达疏:「服虔读“类”为“颣”。解云:‘颇,偏也。颣,不平也。’」
6.
广德如不足:①广,大。《书·周官》:「功崇惟志,业广惟勤。」②足,完备;完美。《史记•老子传》:「君子圣德容貌若愚。」即广德者不完美之意。
7.
建德如偷:①建,通「健」。刚健;强有力。《易·干》:「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②偷,本义:苟且;懈怠;马虎。《说文》:「偷,苟且也。」《礼记•表记》:「安肆曰偷。」”郑玄注:「偷,苟且也。」
《孙膑兵法•将失》:「令数变,众偷,可败也。」
8.
质真如渝:①质,性质;本质。《列子》:「太素者,质之始也。」②真,纯真。③渝,本义:水由净变污,引申为改变,变。《说文》:「渝,变污也。」《诗·郑风·羔裘》:「彼其之子,舍命不渝。」毛传:「渝,变也。」
9.
大白如辱:①白,洁净。《楚辞•九章·橘颂》:「青黄杂糅,文章烂兮,精色内白,类可任兮。」②辱,污染。《广雅•释诂三》:「辱,污也。」
10.
大方无隅:①方,方形。《周礼•考工记•舆人》:「圜者中规,方者中矩。」②隅「yú」角,角落。《诗·邶风·静女》:「静女其姝,俟我于城隅。」
11.
大器免成:①器,指有形的具体事物。与「道」相对。②免,省去。《礼记•乐记》:「夫乐者,乐也。人情之所不能免也。」③成,合成。
12.
褒:高大;广大。《淮南子•主术训》:「是故得道者不为丑饰,不为伪善,一人被之而不褒,万人蒙之而不褊。」高诱注:「褒,大也。」
13 善始且善成:①且,并且。《论语•为政》:「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②成,终。《书•皋陶谟》:「萧韶九成」郑注:「成,犹终也。」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