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谁谁谁的战争?

(2016-09-13 11:05:36)
标签:

我的战争

弱者

趾高气扬

宣传片

分类: 时评
谁谁谁的战争?

我不知道彭顺导演怎么想起来内地拍一部主旋律的战争电影《我的战争》。在我的印象中,彭顺导演是擅长拍摄惊悚恐怖片的,难道《我的战争》也要走惊悚恐怖路线?

这部电影还未上映,为它造势的宣传片却引起轩然大波。

近日,电影《我的战争》发布了一段2分钟的宣传片,引起了非常大的争议。在这部宣传片里,20多位中国老艺术家出镜,组成了一支前往韩国首尔的老年旅游团。当年轻的韩国女导游用汉语跟众人打招呼“你们都是第一次来到首尔,所以我先给你们介绍一下”时,老艺术家们谈笑风生,群起纠正:“导游姑娘我们以前都来过”“那时我们是文工团的”“我们是钢刀连的”“姑娘,我们是六十年前来的”“我们不用护照”“我们啊,是举着红旗进来的”……

http://mmbiz.qpic.cn/mmbiz_jpg/SpbFP0MD5YfIkMicXjH6eYjW6jM7vl8R7jMuy2jAEANwja78wI9Hc2tnepqVqbJtibSPvicicLvXOdPibVJ07PR4Hibw/640?wx_fmt=jpeg&tp=webp&wxfrom=5&wx_lazy=1

这段宣传片,其实谈不上有什么“创意”,不过是照搬了互联网上流传了很多年的一个段子。该段子大意如下:

“一位中国老人在首尔海关慢腾腾地翻找护照,韩国女警不耐烦了,问:你第一次来首尔?老头摇头:第二次。女警瞪眼:既然第二次,不知道提前拿出护照来?老头说:我第一次来没用护照。女警不屑:不可能!你们中国人来韩国必须要护照!你上次来什么时候 ?老头平静地说:1951年过来的,当时叫汉城!”

原以为这么多老艺术家参演的宣传片获得满堂喝彩,不料很多人认为这种宣传片想表达的意思放在现在,的确不合适,的确欠妥。

宣传效果适得其反。

这一下,彭顺了坐不住赶快出来辟谣,说宣传片和电影无关,电影可不是宣传说的那样!

http://mmbiz.qpic.cn/mmbiz_png/SpbFP0MD5YfIkMicXjH6eYjW6jM7vl8R7XmuHMxK7dBSXlgJlkDJicXiaU8RKKutBNZ1lKGlVibpS49HHmSjS5IbfQ/640?wx_fmt=png&tp=webp&wxfrom=5&wx_lazy=1

有人已经对宣传片中每一位老艺术家说的话进行一一的论证,批驳,我就不凑热闹了。

我倾向于相信彭顺导演的说法,电影正片可能不会有这样肤浅。

关于战争,我感觉我们的心理的包袱非常重。

二战结束,我们失去了很多土地总算建了一个新国家。建国以后,又陆续进行了中印战争、中苏珍宝岛战争、中越战争,对于战争的细节我就不累述了,但我们的战争只是告诉我们的就是我们的战士英勇无畏,不怕牺牲,勇往直前的,这当然是值得尊敬的品质,但我们的战争却很少让我们看到战争的残酷、人性和生离死别。

http://mmbiz.qpic.cn/mmbiz_png/SpbFP0MD5YfIkMicXjH6eYjW6jM7vl8R7KJb1DHJLx2vXPicEVkzt4H4IiaGxLG939s07NGialZU88PvlUjNMZic6wQ/640?wx_fmt=png&tp=webp&wxfrom=5&wx_lazy=1


我们习惯于把战争娱乐化,不然也不会有类似“手撕鬼子”的抗日神剧大规模、成批量、成建制出现。中国的战争题材影片很多是领袖大手一挥,战争已经决胜千里之外了。我们的战争题材影片很多是奇人异士用弓箭、飞镖、弹弓、气功、八卦掌等奇异武器在消灭敌人。当然还有很多违反常识的战争规律的东西出现,比如某部影片中就有抗日部队领导吹嘘,拿一狙击步枪能在“八百里开外一枪干掉鬼子的机枪手”。800里就是400公里,就相当于重庆主城到最边远的城口县的距离,抗日战争期间,狙击步枪子弹能不能打这么远,不知道,我只想知道,狙击步枪上的标准镜能看这么远吗?

我们为什么会把战争娱乐化、儿戏化?主要是一直没有做好直面战争的思想准备,内心一直还是一种弱者心态。而自我定位:受害者。

战争是最后解决问题的手段,那是残酷和血腥的。我们可以自嗨,但跑到别个国家趾高气扬以胜利者姿态去挑衅,完全有欠考虑,会让人贻笑大方的。这也和我们国家一贯提倡的和平解决一切问题的主张是背道而驰的。

前几年,中央提出“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很多人是当“耳边风”了。我想应该为中国电影人拍现实题材电影开一道门。大发展大繁荣不能让一种思想“一枝独秀”,应该是百花齐放才行。就像一个人,人人都在夸赞你,你就会飘飘然不知所以然,看不到身上还存在的问题。让人指出你的缺点,或许有一点难受,但更能促进你的进步,这不是很好吗?

谁谁谁的战争,毕竟已经过去了,沉湎过去无法自拔,这好像跟不上历史发展潮流的。

刘著民,资深媒体人。时事评论员。

更多原创内容敬请关注微信公众号:民言民语(ID:liuzm8888_2014)

合作:185489108@qq.com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