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时间,我看到有一单位办公室贴出通知,说市、区两级有关部门准备搞一个联谊会,希望未婚男女踊跃报名。很明显,我们的政府意识到,剩男剩女作为“个体户”在社会行走,不能组成社会稳定的细胞——家庭,终究会演变成社会问题的。
现在的剩男剩女有多少,我无从得知,但应该很多,不然政府也不会以官方的形式来组织相亲活动了。
我理解剩男剩女,他们只要不是纯单身主义者,其实都是渴望另一半的,是要结婚的。他们之所以成为剩女剩男,我认为是在择偶观上的问题。说白了,剩男剩女基本就是在相亲过程中那种“高不成低不就”心态造成了目前的状况。
我曾经看过一则消息:一名29岁、身高1.50米的护士,她给自己定下的相亲条件是:男方必须身高1.75米、有稳定工作。按这个条件,七年来她共相亲不下30次,但每次都以失败告终。弄得她的母亲终日为女儿相亲奔波,她希望到报社与记者见面,为女儿相亲的事拿个主意,希望能让女儿早点嫁出去。
我们知道,未婚男女在成为剩女剩男的过程中,父母非常着急,可能恨不得为自己的儿女在街上随便拉一个人成亲。
但我认为剩女剩男心理的郁闷和难受程度不比自己的父母少。
古时候,我们的前辈们希望的是“门当户对”,结果被现代人一阵狂批。其实反过来看,这个“门当户对”并非一无是处,只是不那么敬人情。这也说明一个问题,男女双方都需要客观、正确的面对自己的条件,否则就真的是雾里看花,不得要领。
我们可以试想,这位身高1.5米的护士,希望男方必须身高1.75米、有稳定工作,这很正常,没有什么奇怪的。但问题是1.75米身高、有稳定工作的男方为什么就一定会看得起这位护士呢?这位女护士主要从遗传学的角度来招亲,换个角度,男方何尝不想找个如花似玉、身材高挑的女人呢?婚姻不是那么不识“人间烟火”的,也是讲条件的。除非,这位女护士家庭条件非常好、而且自己的智商超群,发展潜力巨大,否则用自己比较弱的条件而强行“抬高”征婚条件,就是人为地给自己竖起一道围墙。有网站调查显示:在剩男剩女的人群中,有的月收入仅2000元以下,却要求对方月收入5000至10000元;有的无车,却要求对方有车有房;有的离异,却要求对方未婚。这类“不平等”的相亲,在相亲总人数中所占比例很大。
很明显,在高不成低不就的相亲中,造就了无数剩男剩女。
在婚姻中,我们要明白一个道理,婚姻其实就是男女双方妥协的结果。作为女人可能希望终有一天,英俊男人骑着白马前来迎亲。男人可能一直向往长发飘飘,美若天仙的女人成为自己的爱人,这大多在现实生活中是不可能的。或许,我们的婚姻的另一半永远就只能在想象中,在现实生活中,绝大多数人找到的另一半都不会是“梦中情人”,而是需要在现实中不断磨合中结合,这就是婚姻的现实,你必须得接受。
我们或许无法改变诸如像这位女护士之类人士的想法,但我们一定要告诉她(他)们婚姻的真相,生活不是轰轰烈烈,而是平平淡淡,男女之间相互容忍、相互理解才是正道,再说白一点,一个平民少女找到一个亿万富翁也未必能获得真正的幸福,你要耍的心思能盖得过亿万富翁吗?婚姻除了必备的物质需求外,精神层面的需求也同样重要。
剩男剩女就在“高不成低不就”中练成,各种迹象现实,剩男剩女如果不根据自身条件调整之间的“择偶观”。我想以后相亲的条件不能“太高”,那是一定会“降低”的,这一点大家是可以是判断得出的。
关注民生、纵论天下,给你好看有价值的原创新闻评论。合作请致:185489108@qq.com。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