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民说(五):皇帝的“罪己诏”管用吗?

(2014-10-09 23:31:15)
标签:

历史

罪己诏

汉武帝

表演

自我批评

分类: 时评
民说(五):皇帝的“罪己诏”管用吗?

天子昭告天下,不管真假地痛诉自己过去的种种“恶行”,这就是皇帝所谓的“罪己诏”。当然也不能平时没事无事地乱“罪己”,还是要看事件的严重性够不够格,像遇到君臣错位,天灾造成灾难,政权危难之时这几种情况,赶快“罪己”绝对没有错。

“罪己诏”其实说直白了,就是见势不妙,将要危机自己的统治时,皇帝老儿的“自我反省、自我批评”,目的一个就是以求挽回即将失控的局面。当然和现在盛行的痛哭流涕的批评与自我批评相比,古代的“罪己诏”只是皇帝一人对天下说,一般人不敢像皇帝那样说。

有关罪己诏的由来,据说源自商汤时期。相传大禹登上王位后,看到人心涣散,感到非常伤心,于是痛哭流涕地地陈述自己领导无方。商灭掉夏国后,汤颁布《汤诰》,其中罗列夏的种种恶行,陈述自己灭夏的原因。并在这之后,每逢天降灾祸,汤都要痛哭流涕一番,将罪过弄到自己身上,后来升华成神化,遂成为后世皇帝“猴急”效行罪己诏以为只要一颁布“罪己诏”,一切尽在掌握。

有人认为,皇帝的“罪己诏”也体现了古代“民为邦本,本固邦宁”的政治思想。我认为,这是后人的刻意美化,我想。只要不危及皇帝们的统治,你看他们是“罪己”,还是“罪他”? 

皇帝“罪己”,其实都是面子上过一下,“罪己”之后,他们该怎么骄奢淫逸还是一切如常。

当然“罪己诏”也只能临时起点作用,暂时麻痹一下皇帝老儿自己,暂时麻痹一下一贯接受皇权统治对的普罗大众。拿最有名的汉武帝的轮台“罪己诏”来说,这份作为皇帝正式自我批评的文件,陈述了自己征兵劳师常年作战,导致人民生活艰难,兴建宫殿,劳民伤财等一些列罪过,希望无为而治,与民休息这让汉武帝的统治及时“止损”,统治期间没有出现大的政治动荡。

但更多的皇帝颁布的“罪己诏”则是临时抱佛脚而已。

有好事者统计过,如果把当了83天皇帝的袁世凯在内的话,在中国历史上,总共有八十九位皇帝下过罪己诏。最早的一份是汉文帝在公元前一七九年下的,最后一份是民国五年(公元1916年)下的,整个时间跨度为两千零八十五年。如果以二十五史为限的话,那么最后一份罪己诏颁布的时间应为一八九五年五月二日,时间跨度是两千零七十四年,平均八年就下有一份罪己诏。

看得出,平均八年就下有一份的 “罪己诏”,完全有点是敷衍地例行公事了。最具讽刺意义的是颁布“罪己诏”最多的朝代居然是封建皇权走向没落的清朝,其比例最高:十个皇帝有八个下过罪己诏据说,清朝顺治皇帝是中国古代帝王中不断下罪己诏的一个人,当然,还有一个平均三年多点就下一道罪己诏的皇帝,他是明朝末代的崇祯皇帝朱由检,下多了就显然有点儿戏,不断自我批评,自我检讨的朱皇帝还是吊死在煤山上,并带走了一个朝代。

我们仔细看,“遇到君臣错位,天灾造成灾难,政权危难之时这几种情形都和皇帝本人有关,更多的是人祸。无论是天灾导致的群众造反造反,还是朝廷武将造反,奸臣篡权等等,说到底基本上都是皇帝平时作为的一种现实反应。一次次颁布“罪己诏”,也伴随着一次次的朝代更迭,这说明皇帝所谓狂热的颁布“罪己诏”无非就是一种障眼法,既是欺骗人民群众的手段,也是皇帝“自我麻醉”的精神鸦片,只要这种封建的、集权的、专制的体制不变,就是皇帝每隔一个小时颁布一份“罪己诏”也基本等于零。

少务虚,多务实,平时一心“为人民服务”,只要把为民之事做好,哪还需要一天到晚批评与自我批评?说实话,开始一两次批评与自我批评,还算凑合,次数一多,那就是敷衍,甚至是表演。

 

欢迎关注公共微信平台“民言民语”(liuzm8888_2014),将不定期开设“民说”系列话题,不定期给大家说一些逸闻趣事,历史典故,说古论今,您看看无妨。

民说(五):皇帝的“罪己诏”管用吗?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