娜姐不必“强颜欢笑”
(2014-01-29 01:22:25)
标签:
李娜80万元体制澳网强颜欢笑杂谈 |
分类: 时评 |
2011年6月,李娜在法网夺冠,并成为第一个夺得大满贯单打冠军的亚洲选手。
游离于体制外的李娜取得冠军让不少人欢呼,让不少人沮丧,更让不少人抓狂。由于运动员的状态有起伏,一年内没有“继续”夺得冠军。于是乎,有人认为机会来了。
2012年7月,新华社忍不住出手了,认为李娜有了财富名气却丢了状态。新华社坚持认为,“法网的夺冠令李娜经历了平生未曾遇到的财富、荣誉和名气的洗礼,在这个过程中她始终未能把自己的竞技状态(来自平日的苦练和自我的严要求)调整到最佳。这也许是她一年来一直无缘冠军,比赛时常在第一、二轮便遭淘汰的最佳注脚。”
可惜,这话说得有点早。
2014年1月26日,娜姐成为首位获得澳网单打冠军的亚洲选手。看到新华社上次批评娜姐的正气凛然,这一次新华社也没有闲着,迅速并坚定地认为,李娜与恒大,不仅仅是中国体育绽放出的两朵炫目奇葩,更是中国职业体育改革步伐加速的回响。
看这脑筋急转弯转得的确有水平。
为李娜欢呼的当然还是那些无官无势,热爱中国体育的普通老百姓。李娜夺冠也让那些曾经认为没有举国体制的培养,李娜将自动消失于无形的体制内官员沮丧和无比抓狂。其实,沮丧也好,抓狂也罢,现在关键是怎么化被动为主动,并最终让欢呼的老百姓知道李娜取得的成功都取决于组织、取决于体制。
这次娜姐夺冠回国,由省领导亲自接机,并以省委、省政府的名义弄了80万元对她进行奖励,以示鼓励。至于这80万元从何而来,用的谁的钱,这很多人都在关心,我就不多言了。我仔细看了一下媒体发布的政府送钱的照片,娜姐在接支票时居然毫无笑容,表情严肃认真,缺乏规定中应有的笑容和活泼之态,不像是在接受奖金,倒像是要她马上奔赴“战场”。我又赶紧看看视频新闻,除了开始时的握手和结束时的发钱,几乎没有现场会见镜头,可见场面之尴尬,娜姐之不高兴。
李娜算是一个非常另类的职业运动员。在法网夺冠后,她感谢的是她的团队和赞助方,却忘了感谢国家。其实,李娜成功是被体制逼出来的。她在体制内无法成功,被迫走出体制,成为一位靠赞助商资助的职业运动员。可想而知,离开体制内这棵大树,曾被体育总局领导认为“不爱国”、“没有资格参加奥运会”的李娜,其运动生涯是非常艰辛的,但她成功了。她有理由选择感谢的对象,可以抛弃曾经抛弃她的体制。
从李娜的成功轨迹来看,李娜算是体制内的受害者,不然她不可能这样坚决的离开体制。经过风雨,才能见彩虹,李娜做出了榜样。
在李娜夺冠后,体制内各类人物卷土重来,又是发奖、又是授予荣誉称号、又是加官进爵的,无非就是一个目的:大家别闹、大家别抢!李娜是我们培养的,李娜从开始到现在都是我们培养的!
很多人都希望娜姐在接受80万支票时,怎么也得笑一个,给一个面子嘛。问题上,她的成功就是脱离体制后取得的,和体制有什么关系了?幸好,她得到冠军,大伙一起嘻唰唰地捧着。要是没有得到冠军,她不被体制内官员、专家骂死就算命大,还有雅兴笑一个?笑得出吗?看得出,娜姐不是一个精神经常分裂的人。
娜姐不必“强颜欢笑”,因为她没有理由这样做。
其实,我倒认为娜姐严肃一点更好,这样可以尽快打掉某一些人的贴金的幻想,休息一下,再赴征程,这种迎来送往太浪费时间了,因为比赛还得靠自己实打实地打出来啊,靠两片嘴吹能行吗?
【刘著民/文】
声明:本文由刘著民原创。网络转载请务必注明文章出处和作者姓名,并通知本人。报刊、广电等媒体如需转载和引用请事先与本人取得联系,同意后方可转载。(联系方式请见首页公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