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价“迷雾”
(2012-04-05 13:16:22)
标签:
财经垄断企业油价社会责任社会资本杂谈 |
分类: 时评 |
3月19日下午,在论坛里、微博上,流传着油价将在20日凌晨再次上调的传闻。于是,全国各大加油站车满为患,各类车辆冲向加油站,更有甚者,干脆开一个货车装满油桶,像为环游地球作准备。
3月20日零时起,发改委正式动手,全国汽、柴油价格每吨提高600元,相当于90号汽油和0号柴油每升提高0.44元和0.51元,创历史新高。面对争议,国家发改委还委屈地表示,本来要涨700元一吨。言外之意,发改委自己都在吐血,这是为人民群众服务啊。
但是大多人民群众不领情,不管是有车还是无车的。
我一直认为,油价不像其他商品,其上涨也仅仅是影响一个方面。而成品油上涨,不光是有车族的事情,而且影响全体老百姓的事情。我们买的商品无疑不是通过运输 的方式进入各大超市、农贸市场、批发市场的,而运输成本起码要占商品价格一半以上,油价都涨了,运输成本那是一定要增加的,谁人不受影响?油价上涨会导致新一轮物价全面上涨,大家生活成本又会提升一个“档次”,衣食住行上涨也是必然的,物价越涨,大家离“有尊严的生活”越远,油价上涨关系你问他,无人跑得掉。
影响是显而易见的,新京报报道,20日零时发改委调整成品油价格,北京93号汽油价格达到8.33元/升。多种果蔬价格因此涨价一 至两角。有菜贩直言,现在货是没涨价,但进货每跑一趟多烧10来块钱的油,只能对菜摊上的蔬菜涨价,每斤涨一毛钱,才能抵消油价上涨的影响。我们应该看到而进入高油价时代也必然推高国内CPI、PPI,进而加大中国的通胀压力。
油价的上涨,这是一个影响全局的事件。
解决中国油价“单边上扬”局面,也必须要从机制和体制上着手。
中国成品油定价机制需要改革。有资料显示,在2008年和2009年上半年,国际油价一度呈现雪崩式下跌,但是国内成品油价格丝毫不为所动。油价7年已经翻番,中国的油价定价机制,基本上成为“单边上涨机制”。
这是一个破除垄断的问题。
早在2009年,折腾了13年 的《反价格垄断规定(征求意见稿)》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但承载众多民众强烈反对呼声的中石油、中石化居然不在这个“反垄断价格规定”之列。中石油、中石 化在成品油零售市场是否也涉及“价格垄断”,相关石化专家就明确表示,目前油价基本是由国家管制,因此很大程度上不适用该规定。换句话说,反价格垄断规定 根本管不往中石油、中石化这样的垄断巨头,人家照样随心所欲的和“国际接轨”,油价尽在掌握之中。
我不反对发改委根据国际油价波动来适时调整国内成品油价格,但中国油价也不能想涨的时候立马提价,国际油价下跌的时候,国内成品油价格纹丝不动吧?所谓的“国际接轨”也得涨跌都“接”才是正道。
平心而论,无论是方便面、洗涤用品,还是酒类商品,他们面对的市场其实就是相对充分竞争的市场,你进商场、 进超市还是农贸市场,这些商品的种类很多,这家涨价我完全可以买那家的,老百姓还是有充分的选择权的,而且这些商品涨价也只能带动相关商品涨价,绝对不会 导致全面物价上涨。同时,这些经过充分市场洗礼的企业的降价和涨价行为,也应该交给市场去验证,有本事的企业的产品就是涨价也会有人买,没有本事的企业产 品就是降价也无人问津,这就是市场。企业掌握市场定价权没有什么不好,只要他是经过充分竞争得来的。
中国消费者对按正常致富有社会责任感的企业是尊敬的,最烦的就是利用一天打着政府招牌,利用国家的垄断资源进行垄断经营,谋取高额利润但天天叫穷的企业,我 对这两位石油巨头最大的印象是善于打“国际”和“国内”两张牌,当国际油价下跌时,国内消费者强烈要求油价下调时,他们会说,油价涨跌要根据国内需要, 不得盲目跟随国际市场。但国际市场油价上涨时,不等消费者开腔,立马在凌晨上调,涨得比火箭快,他们这时会说,要融入国际市场,当然需要和“国际接轨”。 动不动就和“国际接轨”,但“国际”标准在哪里?涨价就“国际”了,要叫这些垄断企业降价,那就比登天还难,此时你根本再也找不到他们的“国际”在哪里 了。
中国政府应该在原油产业的各各环节逐步放开,引入社会资本,拓宽融资起到,打破一两家垄断企业独霸市场的局面,组建几家大企业,让其产品进行充分市场竞争,这也对这些石油企业自身建设等方方面面也有好处,老百姓也才能得到实惠。
破高油价,当破企业的垄断,没有充分竞争的市场,垄断企业想怎样就怎样,那垄断企业绑架政府那是必然的,消费者被随便绑架那是绝对的。
声明:本文由刘著民原创。网络转载请务必注明文章出处和作者姓名,并通知本人。报刊、广电等媒体如需转载和引用请事先与本人取得联系,同意后方可转载。(联系方式请见首页公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