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决欠薪,部长光“发飙”是不够的
(2011-01-04 10:08:41)
标签:
刘著民农民工欠薪发飙尹蔚民杂谈 |
分类: 时评 |
每次看到一些部级、市级、县级干部又是拍桌子踹板凳,做怒斥、痛心、流泪状时,我认为又有一些社会事件或矿难事故在发生,这些官员的“发飙”就是社会事件大与小的晴雨表。
但是,我们每次看到这些官员发飙处理了一些低级别的人后,社会事件或事故依然不断发生,不会因为谁发飙而停止。
以前经常性的是安监总局负责人面对矿难发飙,但矿难依旧。
这次轮也轮到被长期诟病的农民工欠薪问题了。
这次轮到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部长在“发飙”了。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部长尹蔚民在年终工作会议上的“发飙”称:“打工挣钱,天经地义!任何一个企业都不能拖欠农民工工资,你拖欠工资就没有良心,良心何在?!我希望今年不要再出现这个问题。”
部长希望今年不会出现“欠薪”的事件,我只能先给部长泼个冷水:不可能。
我记得中国掀起大规模追薪行动,那要追溯到8年前的2003年。
2003年10月,重庆市云阳农妇熊德明因为向总理说了一句实话,要为老公讨薪,结果引发了全国范围的“追薪”行动,让全国农民工都感谢她。但是以后呢?欠薪是否就没有了?当我们把治理欠薪的希望寄托在某一个领导或清官的个人魅力上时,这是很不靠谱的事情。就像2003年之后,哪年没有几个民工爬吊塔、爬大桥、爬楼顶讨薪的?
尹部长斥责欠薪企业负责人“良心”何在,我认为这是“对牛弹琴”,这些欠薪企业负责人就是因没有有良心,才欠薪。良心对这些企业负责人没有什么用,没有什么约束力的,你斥责他们没有良心,就等于说了相当于没有说,是了也白说。
这种良心道德论,是显然高估了一些人的道德水平。
我想,解决农民被欠薪问题,靠的不是不良企业的“良心发现”,靠的不是某位官员的“怒斥”,要靠制度、要靠法律。
企业是各地政府的“财神爷”,是GDP、 是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面对一些企业拖欠农民工工资的行为,政府是很难下重手来维护农民工权益的。让农民工和企业主打官司无疑是鸡蛋碰石头,不是有很多讨 薪民工被企业殴打吗?这个时候需要的就是政府出面解决问题,归根结底农民工讨不到工资也会找到政府的,政府是躲不过的。
去年,不再奢望谁能够出手相助的农民工拜过河神,生计窘迫让农民工兄弟选择以死相逼,讨薪水可以讨出人命,讨薪水需要绞尽脑汁地在方式上花样翻新,一句话就是对公权信用的丧失信心。
2010年年初,国务院办公厅曾就拖欠农民工工资问题专门下发通知,无非又是运动式的掀起“专项行动”,但行动之后呢?欠薪的依然欠薪,讨不到工资的农民工依然讨不到,一切依旧。
靠某一官员解决的问题上升不到具有普遍指导意义的整体性解决问题的层面,政府及官员们把解决拖欠农民工问题当成一种口号,当成一种敷衍应付,当成年终的一种作秀痛斥,认为那样就可以像“终结者”般终结全社会的欠薪行为,我认为这基本上就是一个梦想。
政府面对欠薪不能“躲猫猫“,要敢于肩负起帮农民工讨薪的重任,政府不帮谁又能帮?
“打工挣钱,天经地义”大家认可,但是遇到不认可的该怎么办?这才是问题的关键。我们需要在体制上的反思,需要的是一解决揽子方案,需要的是方案下的政府执行力,需要从根本上解决问题的魄力和决心。要是每年就痛斥,每年都发生,那这种痛斥就变得那么可笑。
尹部长在“发飙”是“希望今年不要再出现这个问题”,尹部长仅仅是“希望”而已,显然他也对今年如何解决农民工欠薪问题没有把握。
连主管部门都没有把握,缺乏信心,那被欠薪的农民工还有什么希望呢?
谈谈道德、说说良心是根本解决不了农民工欠薪问题的。
【刘著民/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