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瓷器爱国主义”只是一种调侃
(2010-11-15 12:09:38)
标签:
刘著民爱国主义宋体瓷器杂谈 |
分类: 时评 |
我一直认为老外对中国采取的态度就是“冷嘲热讽”,这次也不例外。
因为在上周,中国富豪硬是把拍卖行人员对乾隆时期瓷瓶最高估价120万英镑(约1285万人民币),在互相加价后拍到超过5亿元,高出估价近39倍,证明富起来的中国有钱人确实有钱。据说这一天价拍卖震惊英国媒体,其实也震惊了我们的脑神经,还据说这让老外非常不满,《金融时报》记者史堤夫文森则撰文称,并且险恶用心般认为:天价花瓶背后是中国人的“瓷器爱国主义”。他说,如今中国的一些富人们,正带着爱国主义情结,急切地想买回本国文化遗产。乾隆瓷瓶就是最近的例子。
爱国主义我们好理解,以前爱国主义主要理想在精神层面,而现在主要看你到底有没有钱为祖国买几件宝贝回来放起来,让青少年接受“爱国主义”教育。但何为瓷器爱国主义呢?爱国主义为何要和瓷器联系在一起呢?
老外是不是认为现在中国有钱人多了到处买瓷器回国就是爱国主义?这种认识值得考量。
前段时间,英国首相卡梅伦带着“史上最大代表团”来到中国访问,问题其实就是一个,希望中国拉一把,中国现在成了全世界追逐的“善财童子”。联想得到这次超出39倍价格收购这件乾隆时期瓷瓶,说明流失海外的古董用别的方式回不来,但只要有钱就可以买回来。
但我总认为这其实和所谓爱国关系不大。
这些富豪真正在用钱践行“爱国主义”吗?恐怕都是看准了这个瓷瓶的升值空间而已,商人言商嘛。据报道,“在(乾隆瓷甁)竞拍的最后阶段,每一次出价都以100万英镑递增,这时只剩下了数名竞拍者,据信,他们都是来自中国大陆的商人。”从报道看,最后互相加价后拍到超过5亿元,高出估价近39倍的结果表明,这中国大陆的商人其实在“窝里头”,竞买时一定想到的是如何把这件瓷器搞到手,再多钱都无所谓,才这样的不断加价,唯恐买不到。要不然最后几个竞买者都是中国大陆商人,谁买都在中国人手中,何必“自相残杀”让老外和拍卖会赚取更多利润呢?中国商人相互抬轿其实在意得是瓷器本身的价值,说白了就是这件瓷器的升值空间。
参加拍卖的中国商人显然没有想到事后被人宣传成“爱国”,这应该是意想不到的收获。古代物价,关键在于更好的保护她,只要保护好在谁手中都一样,即使在英国这件瓷器还不是属于“中国制造”或许还保护得更好。这家瓷器现在落在中国人手中,就爱国吗?我不是很相信,因为我们不知道谁买了?准不准备献给国家来收藏?准不准备拿给全国人民来免费展览?最关键的是再过若干年是不是又要被收藏商人或许标价10亿元拿出来拍卖?在海外买瓷器就是爱国,有点搞笑。
瓷器易碎,要轻拿轻放,马虎不得,一不小心就易破碎,就没有价值了。
我其实看到这张拍卖就两点:第一是中国人确实有钱,而且有钱人非常多。第二是这只是一场商品交易行为,谁有钱谁就可以拥有它。
商业行为不要和爱国主义挂钩,这不符合逻辑。
中国商人用钱在海外购买瓷器在显示爱国主义,老外这么看应该算调侃,我们大可不必当真。
【刘著民/文】
声明:本文由刘著民原创,网络转载请务必注明文章出处和作者姓名,并通知本人。报刊、广电等媒体如需转载和引用请事先与本人取得联系,同意后方可转载。(联系方式请见首页公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