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刘著民
刘著民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14,015
  • 关注人气:18,356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我的世博行(1):宛如少妇的上海

(2010-06-07 10:48:42)
标签:

上海人

西式建筑

表嫂

世博

轨道交通

旅游

分类: 旅游

  6月3日至6日,去了一趟上海。两天看上海,两天游世博。

  上海给的印象来自小时候上学,有不少同学是上海人(三线建设搬迁内地),来自电影中上海散发出来的靡靡之音,来源于头发一丝不苟,永远西装革履的周立波。

  上海经过外界的传递,让我对这座城市有一种说不清楚的感觉。不是因为世博会的原因。我可能不会到上海,一定会和上海失之交臂的。

   第一次到上海,免不了看看陆家嘴、看看外滩、走走民居,上海给我的印象逐渐清晰:上海宛如少妇,虽然上了一些年纪,但风韵更甚,非一般新兴少女般城市可以比较的。

  上海的城市很干净。来到上海,全部油化的道路让人搞到清爽。特别走在街上,就是一些背街小巷都很干净,这应该是上海人的素质问题。特别在陆家嘴我几乎看不到内地喜欢用的T型广告,在路上、街道两旁没有广告,视觉空间显得很清爽了。取而代之的是墙面的LED动态广告,显然比内地、比重庆要高一个档次。我特别观察了一下,我还该真没有发现在重庆随处可见的“办证”的牛皮癣小广告。我不知道是不是上海以前就这样干净,是不是因为世博会期间变成是这样,反正我这次去是这样。

  上海建筑很兼容。上海的城市具有上海特色,具有海派特色。是中国传统民居和西方建筑并存的城市。我们这次到上海住的很远,是上海浦东外高桥开发区内,是属于高桥镇的区域。据了解,高桥镇高桥建制于宋代,在悠长的历史发展进程中留存下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高桥文物古迹多,有市级文保单位2处,区级文保单位12处及一大批优秀历史建筑,高桥老街被列为"上海市历史文化风貌保护区"。据当地人介绍,上海以前三分之一的建筑都是高桥人修的。在住的附近有一个民居展览馆,展示了上海古老民居生活。而在外滩、在陆家嘴,你会发现这里有很多西式建筑,特别在外滩沿线就有非常著名的西式建筑像原交通银行原址等上个世纪初叶修建的造型雄伟的建筑,这些放在上海滩不唐突,却凸显了上海东西兼容,具有极大包容性的特质。

  上海的夜晚很绚丽。其实,上海是属于夜晚的。上海的夜景在中国来说应该是最绚丽的。无论你在浦东看外滩,还是在外滩看浦东,都给你不一样的感觉。无论是东方明珠塔、金茂大厦还是像军刀的环球金融中心,在夜晚是精彩的。要是你漫步在外滩,看看一旁的西式建筑,你会自觉不自觉的想到上海的历史。上海更适合夜晚来品味。

  上海的轨道交通很发达。毫无疑问,上海的轨道交通很发达,据说有13条线在运营,四通八达,穿梭于城市各处,属于无缝衔接,轨道交通拉近了上班距离和人的距离,其准时、快捷的运营方式,是其他交通工具无法比拟的。重庆现在也在修建轨道交通(上海属地铁,重庆除朝天门至沙坪坝段是地铁外,其他运营或修建中的轨道交通都是轻轨),如果要想上海这样无缝换乘,要一定有待时日。

  上海人其实很耿直。不用讳言,没有到上海前,对上海人影响不好,不是认为精致不好,而是认为上海人太假、太斤斤计较了。但在上海的4天,上海人给我的印象很有礼貌,没有想象中的歧视外地人(有段子流传:上海人认为外地人都是乡下人),你要有什么事情问问志愿者、交警或其他市民,他们都会给你帮助,我认为世博会让全国人民在一次认识了上海人。

  两件事情改变让我对上海人的印象。

  一件事是来到上海的第三天,我在上海的表哥叫我去吃饭,我从6号线外高桥北站一直坐到终点站灵岩南站,来到我表哥的家中。我的表嫂是上海本地人。或许上海人喜欢是海鲜的缘故,给我准备的都是海鲜(按我表哥的话来说,重庆人到了上海还吃火锅有一点怪),席间,我说起了外界对上海人的很多看法。我表嫂说,她母亲家是清朝时候来的上海,父亲是太平天国来的上海,应该算很正宗的上海人了。她说,真正的上海人其实是很耿直的,不是那么虚伪的。给人印象不好的,或许算不上真正的上海人。从她的说话、行事风格来看,我更相信她像重庆人。当晚,喝了5瓶黄酒,一小点白酒,我表哥有一点醉了,我表嫂也喝的很多,基本算醉了,我喝的不多(平时很少喝酒),但回到酒店就呕吐了,第二天头痛了一天。

  第二事情就是当晚我从表哥家打的回酒店。出租车师傅是一个50多岁的中年人,当价格表在90多元的时候,他告诉我如果这样的话,每公路跳字很厉害,单价很高。于是他重新打了一次表,他说这样重新打表,每公里计价还便宜一些。到了高桥镇后,由于确实路不熟悉,这位师傅很热心的帮我问路人,终于将我安全送回酒店,上海人其实很耿直。

  这次到上海,纯属走马观花。上海是中国最具国际化形态的城市,展现给世人的是多元文化的兼容并蓄,上海不错,就像一位少妇,有一些世故但更多拥有的是一种气质,而这种气质是上海独有的,很具风韵。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