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原英德市教育局局长赖来新利用职务之便,先后多次收受校服供应商、建筑商的贿赂共计人民币66.5万元。该案涉案人员多、涉及面广、社会影响大,是系统案件、商业贿赂窝串案的典型案例。这个案子最大的特点不是该局长受贿多少钱,而是赖来新落网后,近百位涉案校长迫于压力纷纷投案自首,追缴大量赃款及非法所得。广东省检察院称,此案实现了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的有效统一。
我完全同意,检察机关对此案破获的高度赞扬。以前一个局长落马,我只做围观,而这次一个局长落马可以牵出百名校长自首,不能不说这是我国普法教育的巨大进步,所以我需要顺着检察机关的思路,说说自己的看法。
看法一:我国法治建设里程牌,经过几十年的普法教育终于取得实效。在局长大人受贿被抓后,我敢肯定这百名校长应该是寝食不安的,恐怕只有在家烧一注高香,望他们的局长的意志像江姐般顽强,不要说出行贿人的名字。同时,可能又想,自己前段时间送局长钱物也没有见有推辞质疑,这次局长在公检法机关强大的政策攻势下,肯定说出行贿人名字也是“不会推辞”的,要是一顺藤摸瓜,自己还是趁早自首保险,也算是“坦白从宽”。其实,以上是各种可能中的一种,我认为最大的可能就是以前佘祥林的案子以及赵作海的案子,确实给他们作了普法教育,“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这两个案子直接就告诉这些学校校长,要是被公安机关“无意”中抓住,你就只有承认行贿,不承认都不得行,打都要把你打承认,前车之鉴,后事之师,校长们还是有文化的,懂得趋利避害,孰轻孰重,他们知道。
看法二:教育产业化取得惊人成绩。我一直就没有搞懂既然是教育,教育局官员就只管好自己的老师,老师就好好教书、学生就好好学习就行了,为什么非得去搞建设、修房子、办厂、收赞助费呢?这是因为中国的教育界一直遵循产业化的发展道路,既然是产业那肯定是要赚钱的,不赚钱如何成为产业?所以,现在全国上下、大学、中学、小学无不以把教育折算成产业,直指一个目标:赚钱。教书育人倒成为其次,现在各个学校在培养什么人呢?应试教育下的解题高手。大学生毕业毕业找不到工作,就被鼓励去养猪、养鸭…..的,中学生耍朋友、辍学、“混社会”的,现在的学校就是一个名利场,学生比的是父母、比的是住房、比的是小车、都把希望寄托于父母的“帮一把”,这是教育的悲哀,是教育产业的胜利,我不得不说,中国的教育的产业化确实是让人竖“大拇指”,但教育的本质是什么?谁来回答钱学森之问呢?是教育部还是上帝?
看法三:层层孝敬的教育系统,让学校成为名利场。一个局长牵出百名校长自首,这确实很具震撼力。以前,你要是说国土、规划、交通这些部门窝案很多,我相信这是正常现象。这次教育系统爆出这样的案子,不能不说教育系统也应该是贪污受贿的重灾区,据说这位校长是收了校服供应商、建筑商的贿赂,那这些校长又收了谁的钱,有把钱孝敬了谁呢?这不难看出,以前说衣食住行是一个人生活的必须,现在应该是子女的教育是一个人最重要的使命,一个人就是自己不吃不喝也是想让自己的孩子上学,接受教育的,这是刚性需求,学校作为买方市场,强势是显然的,学生孝敬老师的必须的,要老师要更有前途,孝敬上级也是必然的,就这样层层孝敬,学校已经开始以“势利眼“看人了,据说一些学校的老师面对新学生的第一件事情就是询问家长是干什么的,以此来确定孩子的座位,关爱程度。我想这不是传言。
这“局长被抓百名校长自首”带给我最直接的感受,很震撼、很具体、不抽象。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