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盘点2009”网络征集年度“字”时,“被”字被列为国内字的第一,这绝对是2009年的一景,我们广大人民群众或多或少“被”过,不管你愿不愿意。但我认为“被”是热词,2010年肯定大家一定会一直“被”下去的。
这不,新年第一起“被发现”的“被捐款”闪亮登场了,给“被”活添一个样本。2月9日《扬子晚报》报道,频频接到泰州市海陵区教师的投诉,反映在前不久补发增补工资的过程中,每人被强行要求“捐”出两个月工资计4000元左右。根据统计,有98%的老师在自愿认捐书上签了字,还有四五十名教师没有认捐,一部分人是家庭有困难,还有一部分人经反复宣传最终就是坚持不捐。
我完全理解那“98%”的教师被要求“捐款”时的悲愤的心情,因为不捐搞不好可能“饭碗”要被除脱,捐吧,4000元啊,老婆、孩子还等着拿钱过年啊?这是两难境地,大家说说这个“被”字的含意有多深。最关键在于“有官员要求老师们领补发增补工资时每人捐出4000元,并扬言,如果有人不事先在一份自愿捐款确认书上签字,则领不到一分钱”,你说捐不捐?不捐照样拿不到钱?这是什么逻辑啊?既然是“捐”,就要建立在自愿的基础上,哪有强买强卖加恐吓的啊?这是强权意识作怪,明显存在权力要挟,使慈善捐款变成了一种强行摊派,让人看到了权力的傲慢与霸道,
无异于把自愿捐款变成强行摊派,把自愿的捐款变成了一种近乎公然的“抢掠。
泰州市海陵区教师的频频投诉媒体,就像一个人在心不甘情不愿的境况下,被强行缴纳保证金,交完后感到越来越有上当受骗的感觉一样,是一种自我意识的复苏,是可喜可贺的。但我们更应该为那敢于打破这种强权语境的,敢于向保护自己合法收入的那“2%”的教师叫好,他们是一群拒绝“被”的样本,是一群勇士。
这“2%”勇敢地站出来,保护好自己合法的财产,就是一种勇气。你做慈善事业是好事,我没有意见,你自己愿意捐款那是你的事情,实力个人的权利和能力决定的,和我无关。但是我自己的钱,是应该我自己做主的,我有权利捐,也有权利不捐,这是我作为公民的合法权利。说善事也好,成立什么基金也好,都是建立在捐款人自愿的原则,既有捐款的自愿,也有捐款的不自愿,总不能你想成立所谓的慈善基金,挣足面子,出尽风头,让大家为你的所谓“慈善”行为被迫捐款吧?这不是捐款,这是抢钱。
我一直认为有多大能力,就干多大事情,千万不要好大喜功,让广大人民群众拿自己的辛苦钱来成全你的“慈善”,那不是“慈善”,是十足的伪善。
“有2%的人没有捐,说明我们没有强迫。”当地教育局把自己的权势实在无法”覆盖”的“2%”,居然当成自己的“民主“象征,还脸不红、心不跳的,我想这就叫无耻。
我们在理解“98%”在体制内的苦涩和无奈,但我们更要为“2%”喝彩,他们拒绝了被权力要挟的已经变形扭曲的“假慈善”,他们是一群不畏权势,打破潜规则的教师,他们为国家公民维护自己的民主法治开树了一个榜样,或许他们因此可能会被“下课”。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