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重庆市副市长黄奇帆当着多家媒体的面,提出了“普通重庆家庭六年半收入可买套房”的房价调控目标。但这一目标提出来之后,媒体上却是质疑声不断,因为大家搞不清楚,这个“六年半”到底是怎么算出来的。
9月13日,黄奇帆揭开了谜底,他给“六年半买套房”算了一笔细账。他说,重庆主城区去年的房屋均价为每平方米3900多元,而双职工家庭(三口之家,有两个人上班)每年平均收入在6万元左右。“90平方米的住房,总价为30多万元,因此,双职工家庭平均每6.5年就可买一套。”
看得出,黄副市长还是一个比较认真的人,而且还是“敢于公开面对”媒体是件好事,但这个帐怎么会这样算呢?没有人的收入是只进不出,只进不出就只能饿死了事,还有什么精力去买房?人的一生就几十年,先保住生命再说吧,买房还在其次。我不知道中国的官员是不是工资基本不动,但普通市民工资不动那是不可能的,水、电、气、房租、赞助费、学费、垃圾处理费……那样不用钱?
实话实说,在重庆双职工家庭(三口之家,有两个人上班)每年平均收入在6万元左右确实不多,除了在重庆吃皇粮的公务员,恐怕吃低保的低收入人群也不少。按这位副市长的话说,三口之家两人上班每月至少要有5000元以上收入,重庆是老工业基地,大型工厂很多,随著改革深入企业破产、改制的很多,下岗的职工很多,普通市民工资收入也就1000或2000左右,市民的工资按每月两人至少5000元算的话,确实有工资“被增长”的嫌疑。
“90平方米的住房,总价为30多万元,因此,双职工家庭平均每6.5年就可买一套。”这句话我认为是一种美好愿望。主城区的房价基本都在5000以上,我不知道这个“30多万元”是一个什么概念,是31万元或者是39万元,这里相差7、8万元,7、8万可以当多少人多少年的工资了?
当然,上面说这么多其实都是废话,关键是这个命题出来最大的问题是前提搞错了,这个命题的前提是建立在广大要买房的市民不吃不喝,准备过“神仙”生活的前提下的,只算净收入,不算支出。在重庆生活,一般人每月什么支出加起来开销起码都要3000元左右,这支出一剔除,看三口之家还剩多少钱?加之以目前的房价来推测5、6年后的房价是有一点可笑的,除非重庆市政府明令禁止要求开发商从今年起到6.5年后禁止涨价,因为那样才可能让那些不吃不喝当神仙的市民才买得起房,但以现在的科学技术水平,不吃不喝可以熬几天?
我总认为一个地方政府提出目标要符合实际,切忌不要信口开河,因为现在的市民不吃不喝肯定不行,那当然当不了神仙,那6.5年也就买不起一套房,那这种振奋人心的说法不免成为笑谈。
我希望各地方官员,说话前,把账算清楚了,再开腔提“惠民”目标吧。
去往论坛浏览此文章,参与讨论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