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长的秘密
(2010-04-27 05:55:00)
标签:
育儿闪光点心理访谈李跃儿 |
分类: 阅读 |
上周生了两天病,丁丁由她爸爸替我带了两天,难得清闲,可是除了整日昏睡以外,连看书的精力都没有。平时没空看电视,于是趁机上网一口气看完了一直想看看的心理访谈8期节目《小人国里的大秘密》,讲述的是李跃儿巴学园里的一些孩子的成长纪录。总结一些观后感如下:
1、孩子和孩子真是不一样!每个孩子都有着独特的个性,有的凶猛好斗(如5岁的小霸王池亦洋)、有的淡定从容(如声称“我觉得一个人玩挺好的”的3岁小女孩一一)、有的执着坚毅(如日复一日每天苦等伙伴南德长达一年多的4岁小女孩辰辰)、有的足智多谋(如与大葆葆竞争“妻子”毛毛的4岁男孩乐乐)、有的浪漫富于幻想(如《天使在人间》中的4岁小女孩柔柔)、还有的天生气质独特受众小朋友追捧(如“被权威”的6岁小男孩刘嘉阳)。
2、只要肯努力观察和发现,外加一点点耐心,无论多么令人头痛的孩子身上都会有闪光点,而充分利用这些闪光点,有时候也许正是让孩子变得不令人头痛的唯一途径。如那个扬言要把大家都打成肉泥的池亦洋,在李跃儿力排众议坚持不放弃的努力之下,终于变成了一个不仅不再欺负人,还有理有节地为大家调解纠纷的大哥哥。
3、对孩子的引导和干预要慎之又慎。令我印象最深的是《一个人的世界》里的3岁小女孩一一,独来独往,悠然自得。她形单影只,自得其乐。成人焦虑万分,百般干扰,她却不为所动。纪录片导演张同道告诉观众,巴学园老师和摄制组工作人员普遍认为一一那种独来独往从容不迫的淡定给人一种高贵的感觉,同样没有朋友也没有爱人孩子也不善交友的摄影师老刘尤其喜欢她,徒劳地百般接近她。在偶尔的一次表现出想妈妈的落寞之时,大李抓紧时机对一一进行干预,敦促她交朋友,“妈妈也可以是朋友……你将来长大要结婚的,但你得先学会交朋友,然后才能结婚……”逼得小一一大哭着抗拒收场。从此后一一开始在幼儿园交朋友,也逐渐接受了老刘,还曾坐在窗旁的阳光里发呆:“我在想,将来和我结婚的那个男孩是什么样的。”离开巴学园离开北京两年后的摄影师老刘,有天正在武汉开着车,忽然接到电话,电话里传来一个幼稚的声音:“是刘老师么?”这个大男人当即泪流满面。
事后大李也对自己的做法是否有利于一一的成长表示不自信,张同道也认为就算不干预,一年后的一一也不见得就不交朋友。心理专家李子勋的分析则表明一一的内心其实很强大,她一个人玩并不感到孤独,所以没有必要去干预,我个人认为这一点尤其对于一个女孩子来说,更加倍表明她内心的强大,女孩子与生俱来比男孩更注重关系,女孩更需要结交朋友,大多数女孩的成长旅程都紧密伴随着与他人建立关系,长大后精神世界的独立往往是多数女孩比多数男孩欠缺的。
最后我不禁感慨,连大李那样的儿童问题专家,都不时后悔自己对孩子个性的干扰(有主动也有被家长逼迫),我们这些普通妈妈平素更是在不知不觉中对孩子干了不知多少干扰和扼杀个性的事情!
4、“儿童是成人之父”。深入到孩子的世界,你会更加深刻地体会到蒙台梭利的这句名言。每个孩子都是天才,他们敏锐的观察力、他们的创造力、他们对世界的探索能力,尤其他们爱成人世界的能力,都足以令成人景仰敬畏和羞愧得无地自容。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