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倒裳沉吟之二十一:“竹林七贤”之  阮籍  篇

(2014-06-10 16:36:13)
标签:

文化

http://s6/bmiddle/001xiohYgy6JzbzHPTfe5&690 阮籍  篇" TITLE="倒裳沉吟之二十一:“竹林七贤”之  阮籍  篇" />

 

倒裳沉吟录之二十一:竹林七贤

 

。。。竹林七贤。《晋书·嵇康传》:嵇康居山阳,“所与神交者惟陈留阮籍、河内山涛,豫其流者河内向秀、沛国刘伶、籍兄子咸、琅邪王戎,遂为竹林之游,世所谓‘竹林七贤’也。”

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任诞》言“七人常集于竹林之下,肆意酣畅,故世谓竹林七贤。”在政治上嵇康、阮籍、刘伶采取与司马氏不合作态度,向秀在嵇康被杀后被迫出仕,山涛、王戎则先后投靠司马氏,并成为司马氏政权的心腹。竹林七贤,历魏正始、西晋初,或纵酒发浩歌,或长歌以当哭,成为纵意千古之典范,当是丧乱之世下的精神叛逆、人格皈依。今日怀想“竹林宴、竹林欢、竹林游、竹林会、竹林兴、竹林狂、竹林笑傲”,令人思接千载,恨不得佯狂同醉竹林之间。

。。。七人是当时玄学的代表人物,他们的思想倾向略有不同。嵇康、阮籍、刘伶、阮咸始终主张老庄之学,“越名教而任自然”,山涛、王戎则好老庄而杂以儒术,向秀则主张名教与自然合一。(摘)

阮籍(文)

。。。对于嵇康、阮籍的评价莫过于刘勰《文心雕龙》所言“嵇志清峻,阮旨遥深”。又言“嗣宗俶傥,故响逸而调远”。

。。。《东平赋》。明人张溥评曰:“清遥古雅,有楚骚之遗则。凡赋中仍奋、铺张、薰蒸、蹇涩诸习,皆洗濯尽去。”可谓的评。初读阮籍,直觉无从入手,遥深之感常上心头。翻阅诸多史料,以此赋为发端,熟读数遍,渐露峥嵘。

阮籍秉庄子之风,气度宏阔,纵横捭阖,渺无涯际。接楚骚之意,佯狂之下,却是难以排遣的愤懑与苦痛,发之以文,大有恢宏之势,令人无法释怀,正始之音由此肇端也。

东平本为阮籍理想之乐土,曾拜东平相,坏府舍屏障,使内外相望,法令清简,旬日而还。然现实的东平与其人格却是格格不入,“于秽累之所如”的东平,有“桑间濮上”的荒淫,有三晋郑卫的“豪俊凌厉”,有刘氏诸王奢华之遗,有三齐邹鲁之商旅,有洞庭荆楚之蛮俗。诸多因素,使东平地方官吏与百姓“莫言或非,殪情戾虑,以殖厥资”,以至于“树艺失时,畴亩不辟,荆棘不治,流潢余塘,洋溢靡之”,此风与东平“其外有浊河萦其溏,清济荡其樊。其北有连冈,崺靡崎巇,山陵崔巍,云电相干,长风振厉,萧条太原。其南则浮汶湛湛,行潦成池。深林茂树,蓊郁参差。群鸟翔天,百兽交驰”的自然景观形成显明对照,引发作者一系列感慨。

。。。《亢父赋》。阮籍笔下的亢父简直一无是处,城郭“卑小局促,危隘不遐”,土田“污涂渐淤,泥湿盘洿”,人民“顽嚚梼杌,不愚难化”。区域“壅绝断塞,分迫旋渊”,其民“放散肴乱,薮窜泽居,比迹麋鹿,齐志豪貙”,“原壤不辟,树艺希疏,苋苇弥皋,蚊虻惨肤”。其险远处,“崇陵崔巍,深溪峥嵘,美类不处,熊虎是生”,人民有“禽性兽性”。近处则“鸣鸠荫其前,曲城发其后,鸱枭群翔,狐狸万口”,故人民“狼风豺气”。如此之地,民风日下,“侧匿颇僻,隐蔽不公,怀私抱诈,爽慝是从,礼义不设,淳化匪同”。阮籍不异笔墨,将亢父之城卑陋、淫邪、不化烘然托出,浓重的情感鼓荡其间,文末一句“如何君子,栖迟此邦”表露其洁身自好,不与世俗同流之志。亢父当为阮籍目中西晋初年乱世之缩影。

。。。《首阳山赋》。此章可谓满纸幽咽,正元元年乃曹魏多事之秋,司马师废魏帝曹芳,拥十四岁的曹髦为帝,自己独揽大权,贤良被戮,忠臣殁灭,阮籍感时伤事,无以排遣,望首阳山以抒难解之怀。此章情景交融,以日暮秋风旋雨入笔,让人感到阴郁压抑,无言以诉。“风飘回以曲至兮,雨旋转而瀸襟。蟋蟀鸣乎东房兮,鶗鴂号乎西林。时将暮而无俦兮,虑悽怆而感心。”无尽感慨涌上心头。面对群伪射真小人,作者“静寂寞而独立兮,亮孤植而靡因”,志怀高洁,清标高举,来到首阳山下,托言夷齐,满怀积愤、压抑涌上纸端。

。。。《清思赋》。阮籍由儒入道,终入庄,乃魏晋玄学之代表。此章提出“微妙无形,寂寞无声”之命题,将老子的“大音希声”,庄子的“至乐无乐”,王弼的“以无为本”,演绎为“无形无声”,塑造了一位冰清玉洁、扑朔迷离的美人形象。此章情境交融,超尘拔俗,构思之瑰奇,意境之幽绝令人味之无尽。“夫清虚寥廓,则神物来集;飘飖恍惚,则洞幽贯冥;冰心玉质,则激洁思存;恬淡无欲,则泰志适情”,此乃阮籍心中的“清思”境界。美人的出场,在“羲和既颓,玄夜始扃;望舒整辔,素风来征。轻帷连飏,华裀肃清。彭蚌微吟,蝼蛄徐鸣”之时,作者意态朦胧,恍惚失度,梦一佳人现于目前。作者寄情佳人,托以高怀,乃其高洁心性之写照,佳人形象与曹植笔下洛神有异曲同工之妙。在作者既想申诉爱情又担心是否合乎礼法的犹豫中,佳人腾空而去,令人怅忹满襟。

    赋中有“心瀁瀁而无所终薄兮,思悠悠而未半”语,令吾沉吟良久,千载情怀于此遥接,何其幸哉,《战国策楚策一》:“寡人卧不安席,食不甘味,心摇摇如悬旌而无所终薄”。“终薄”谓终止、着落之意。近日吾师微恙,牵挂不已,存此一语,以寄吾怀。(20140509)

 

。。。《猕猴赋》。此章乃阮籍最早一篇赋,据考当作于嘉平元年。读罢此章,感阮籍笔力之雄健宽阔,用意深沉委婉。开篇以“以其壮而残其身”的“丰狐文豹”、“间尾驺虞”、“夸父独鹿”、“青马三骓”入手,述及熊狚游江乘危,夔负渊肆志其毛皮为黄帝所得用作鼓皮,鼷虽潜身深丘终诱以饵。从而得出“有利而可欲”、“虽希觌而为禽”结论。由此转而述及被人拘禁的猕猴,从其“外察会而内无度”,“性褊浅而干进”的内在虚伪性情,到“举头吻而作态”,“姿便捷而好技”的媚献之姿,到投林被擒,伏死堂下,将猕猴人面兽心、道貌岸然形象描绘殆尽,讽喻之深可窥一斑。于《咏怀诗》六十七之“外厉贞素谈,户内灭芬芳。放口从衷出,复说道义方。委曲周旋仪,姿态愁我肠。” 异曲同工。“婴徽缠以拘制”,“固受垢而貌侵”,嘲讽之下,作者对猕猴亦寄以无奈同情。“且须臾以永日,焉逸豫而自矜”暗含作者不合时流之情,沉隐至深。

《鸠赋》。此章写期缘双鸠结巢松巅,育七雏,一朝金风,巢倾鸠落,二子为作者所获,精心护养,不意为恶犬加害,作者有感而作。撷取生活点滴,阐发幽微,以小见大,喻意深远,当为丧乱之世写照。嘉平三年,司马懿杀害太尉王凌、楚王彪,不择手段残杀异己,此赋当作于此时。哀婉深沉,通篇无激愤之词,白描述来,愈见其痛。当巢倾之际,言“陵桓山以徘徊,临旧乡而思入。扬哀鸣以相送,悲一往而不集。终飘摇以流离,伤弱子之悼栗。”无尽哀上涌上心头。当作者得二子之际,“背草莱以求仁,托君子之静室。甘黍稷之芳饣喜,安户牖之无疾”,悉心呵护,无以复加。小鸠俯仰逍遥之际,狂犬暴怒,“嗟薄贱之可悼,岂有忘于须臾”,薄命贱禽尚且如此,更况贤达遭遇涂炭。

 

《辞蒋太尉辟命奏记》。阮籍本有济世之志,“昔年十四五,志尚好书诗”,阮籍三十三岁,首次受到当朝权臣征召,当为一次进身仕途之机,阮籍却未动心,婉辞谢绝,“方将耕于东皋之 ,输黍稷之税,以避当涂者之路”,乃其志也。“昔子夏处西河之长而文侯拥彗,邹子居黍谷之阳而昭王陪乘。夫布衣韦带之士,孤居特立,王公大人所以屈体而下之者,为道存也”。 此奏记引古述今,文短意长。据《阮籍传》载,蒋济初恐阮籍不至,“得记欣然,遣卒迎之,而籍已去,济大怒。于是乡亲共喻之,乃就吏。后谢病归。”在五年后的《辞曹爽辟命奏记》中,亦述其志,自谦曰“进无和俗崇誉之高,退无静默恬冲之操”,“昔荣期带索,仲尼不易其三乐;仲子守志,楚王不夺其灌园”,言不改其志也 ,更见其不与世同流之人格。

《答伏义书》。此章堪为讨伐“礼法之士”的檄文,阮籍志洁行芳、不拘礼术、傲视鄙俗之高格跃然纸上。此文大有庄子恣肆之风,犀利逼人,境界开阔。“夫九苍之高,迅羽不能寻其巅;四冥之深,幽鳞不能测其底”,“玄云无定体,应龙不常仪:或朝济夕卷,翕忽代兴;或泥潜飞天,晨降宵升”,开篇便以夺人之势,诘问区区之怀。“舒体则八维不足以畅迹,促节则无间足以从容”,其大无外,其小无内,齐物观之,见阮籍之笔力浑然。

接下来,以鸾凤凌云汉,鸠鹓悦蓬林;螭浮八滨,鳖娱行潦,喻各取其乐,各归自性。继而述己“腾精抗志,邈视高超”之高怀,“从容与道化同逌,逍遥与日月并流,交名虚以齐变,及英祇以等化,上乎无上,下乎无下,居乎无室,出乎无门,齐万物之去留,随六气之盈虚,总玄纲于太极,抚天一于廖廓,飘埃不能扬其波,飞尘不能垢其洁,徒寄形躯于斯域,何精神之可察?”其高怀历八荒,旷六合,运大道也。愈见伏义为物所役,“守臊秽以自毕”,“沉牛迹之浥薄,愠河汉之无垠”之陋。辛辣痛快,令人叫绝,千载之下,亦能感受阮籍“白眼”傲物之神采。

《乐论》。此章见阮籍词茂道旷之文风,颇具说服力。阐述阮籍音乐观,“夫乐者,天地之体,万物之性也。合其体,得其性,则和;离其体,失其性,则乖。”自然之道,乐之所始,“日迁善成化而不知,风俗移易而同于是乐”,有老子无为自化之境。阮籍过份强调乐的社会功用,阐明其“移风易俗,莫善于乐”观点,并认为正乐的基本观点是“和”,“和”的具体表现是周通、质静、易简、静重。

《通易论》。此章文简意丰,通释《易经》,陈说卦意,概述《易经》功用与价值。文气沛然浩然。有注语称:“籍之《通易》,京房、管辂有余愧矣。汉儒训诂,宁无陋乎!今之谈《易》,乃遗籍何耶?贵耳贱目,世固比比尔也。”余初读此章,如游离其外,《易经》尝读高亨、南怀瑾注本,未得门径,留待日后再研修。

《达庄论》。阮籍文风受庄子影响颇深,此章立足于庄子齐物论,从宇宙宏宽角度阐述“自其异者视之,则肝胆楚越也;自其同者视之,刚万物一体也”之理。继而从人与自然的关系出发,论证生死、是非也是相互“一贯”、“一条”的道理。“别而言之,则须眉异名;合而说之,则体之一毛也。”“大而临之,则至极无外;小而理之,则物有其制。”至人者“能与阴阳化而不易,从天地变而不移。”“潜身者易以为活,而离本者难以永存也。”“求得者丧,争明者失,无欲者自足,空虚者受实。”“作智造巧者害于物,明是考非者危其身,修饰以显洁者惑于生,畏死而荣生者失其真。”

诸多论述,皆源自庄周。《达庄论》纵横捭阖,其势滛滛,当为玄学一代表作,与《大人先生传》有同工之妙。

。。。《大人先生传》。隐居苏门山的孙登号苏门先生,善抚琴吹箫,乃阮籍理想中的“大人先生”,《大人先生传》即以孙登为原型,借大人先生之口,逐一否定君子、隐士、薪者的处世方式。在阮籍眼里,大人先生“行不赴而居不处,求乎大道而无所寓”,“应变顺和,天地为家,运去势隤,魁然独存”,“足与造化推移,故默探道德,不与世同”,其高逸之象,百代之下,栩然如生。此章最见阮籍汪洋恣肆之文风。

。。。《吊北公文》有一句“如何不硑,玉碎冰摧”,语甚沉警,以录。(201406)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