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其实作者要的不多

(2009-03-09 09:47:56)
标签:

两会谷建芬

文化

音著协

电视广播收费

词曲版税

方文山

   看到音著协谷建芬老师在新浪的视频采访,感慨。记得和台湾姚若龙老师聊天,他说有次去日本,当朋友知道他是台湾知名词曲作者,猜他一定非常有钱,因为在日本,像他这样高产的作者,收入早过千万了,人民币不是日元。

 

   谷建芬老师说内地的音乐作品和国外相比,在电台广播电视上的收费标准相差300倍,那我可以负责任的说,如今词曲作者写红一首歌,他的收入和一线歌手演出一场的收入相差20倍,这只是演出一场的差距。如果一年这位歌手因为这首歌演出80场,那么一年下来收入相差就是1600倍。简单说就是内地歌手唱红一首作品,演出收入1000万,作者可能只有一万块。更难过的是,在内地,唱片公司是不给作者按使用量分版税的。即使分钱,也要看交情;即使有合约,也形同虚设。

 

   不尊重作者的情况不止出现在乐坛,在中国日渐低迷的“相声事业”也同样存在。为什么好段子越来越少?大家都去看赵本山的小品,归根结底还是人家赵老师的小品有生活,能让人笑。写好作品需要心血,如同写好歌,都要设计包袱,用心血抖包袱和收入不成正比,还是别抖了,越抖心越冷。一位相声前辈说,中国专职写相声的作者不到100人,可说相声的却成千上万,而且就是相声最鼎盛时期,以前相声在春晚上获了奖,作者奖金才5000块,我记不太清具体数字,但肯定不高。可春晚的广告收入可都是上亿啊?数十年后,咱们看看相声如今的走势吧?尴尬吧!真尴尬!是相声没人看,还是在某些环节上出了问题?郭德纲若没有那些好作品,哪有这么多钢丝。为什么买彩票的人山人海,因为太有诱惑力了。什么时候写相声让更多人觉得是致富的一条路,好作品一定刷刷的出现。说不上我都会写。

 

     劳有所得,才会出现更多的能者多劳!

 

    前些日子莱坞编剧大罢工,整个行业都受到冲击,发达的工业产业用事实告诉我们,任何行业幕后的创作者才是核心的领导者!“创造”是什么?是把没有的变成有的,是一直给社会提供新事物、新想法、新观念的群体。作者写一首好歌、一个好相声段子,一个好的剧本,同样创造了巨大的社会价值,却和台前收入如此悬殊,难怪谷老师也说,在这样的大环境下没有了创作动力。

 

    以前我在新浪写过一篇《内地词曲作者的悲哀》,一晃几年过去了,局面有没有改变呢?没有,倒是听说如今某些内地的唱片公司对待新词曲作者,动不动就要求买断版权做为条件。什么年代了?还有人异想天开的提出买断版权。十年前的1999年,我和五大某唱片公司签词曲合约,最长也才5年。人家规范,根本不会因为你是新人就糊弄你。签字很容易,可作者是否知道日后这首歌的大部分属于作者的收益,都因为这份合约,而落入了别人的口袋。

 

    有网友评论内地写歌词不如台湾香港。我也在每天学习,每天充满紧迫感。只有认真对待自己每首作品,才有机会进步。生活总要体验吧?没生活哪来的好作品。一个行业的发展,需要很多人的努力,不是一两个人就可以改变。现在内地有几个职业的填词人?几年前我说超不过5个,现在还是超不过5个。这正常吗?当然不正常。可如果你知道内地词曲作者的生存环境,就知道这很正常。这几年,台湾出了个方文山,你可以问问他鼎盛时每年收入多少?百万人民币总少不了。他写的歌词都很风花雪月,也很美。可风花雪月没有物质保证,体验的到吗?别说“发如雪”了,放在内地这样的创作环境,想写歌收入百万,过上小康,写到你“发流血”都没戏。话又说回来,方老师要是放在内地这种环境,早就被扼杀了。周杰伦放在内地倒还可能出来,内地对待台前的投入从不吝啬。

   

   说重一点,唱片公司买断的看似是一首歌的版权,其实可能是一位优秀的创作人的生涯。当安心创作的人慢慢离开这个行业,滥竽充数的人纷纷进入这个队伍,不尊重作者无疑等于杀鸡取卵。

  

   在国外,唱片公司在唱片出版以前,会先预付一部分钱给作者,他们称作预付版税。在唱片发行以后,每卖出一张唱片、唱片公司都会按比例分给词曲作者版税;每一次网络下载或因为这首歌产生的任何收益,都会有一部分版税分给作者,这些收入的总和先来抵扣之前预付给作者的钱,超出部分再源源不断分给作者,保持良性的循环。歌红了,作者就多拿钱,歌不红就没有版税可拿。唱片公司前期制作成本压力小了,作者也不用为日后收益而担心,可这样的方式却在内地行不通。【我认识的一位内地音乐人,九几年就从海外唱片公司和协会一年就分到过几十万的唱片版税,也是他当初建议我加入协会。在日本很火的一支内地女子组合的制作人,听说每年从日本协会拿得版税也让人乍舌。日本电台、电视台每使用一分钟的音乐,需要给作者支付人民币960元人民币,中国十几亿人,这么大的基数,使用音乐作品,就算使用24个小时,电台电视台也没给过作者一分钱,哪怕他们的广告收入几千万、几个亿。试想一下,假如电台广播没有背景音乐,会是什么情景?主持人口吐白沫,也坚持不到下班!】

 

   如今的内地乐坛,通常作者除了从唱片公司拿到第一笔使用费以后,公司之后因为这首歌赚再多钱,也和作者无关。即使可能合约里也会写明日后的分配比例,但真正按合约分配的寥寥无几。这就是为什么我一直呼吁身边的朋友都加入中国音乐著作权协会,因为协会从不和作者玩虚的,玩的都是真金白银。

 

   前天,中国移动高层说现在的下载量收益超过了传统唱片行业的收益。可笑的是,大多数词曲作者却从唱片公司收不到钱。我入行10年,发表作品接近200首,赚的钱还只买得起一辆汽车,我们小区里收废品的大姐,都2辆车了。这世道!

 

  目前最适合中国国情的做法,就是中国移动和联通直接把某首歌的收益按比例分成2份,录音著作权的收益分给唱片公司,音乐著作使用权直接分给音著协,再由音著协转交给作者。

 

    不是会写汉字就会写歌词,也不是会哼哼唧唧就会写旋律。看到音著协谷建芬老师在两会期间在温总理面前为词曲作者说话,我彻夜难眠。如果,电视台电台真的开始付费,我相信,三毛钱是一个时代的开始。

    

     其实,作者要的不多,我们只要我们的价值!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