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家,已经凌晨2点多。很久没有起得早,也睡的晚,真有点不适应。
这两天,每天都超过7个小时在聊天。我喜欢,因为可以学习和吸收。但要是聊八卦,呵呵,我就不凑热闹了,是非太多。
要不是对方有够强大的吸引力,怎么可能聊5个小时音乐还意犹未尽。从我15岁开始“懵懂”写歌以来,屈指可数的两次“促膝长谈”,就发生在前天和昨天。坐在我对面的这两位音乐人,用他们经得起时间“考验”的诸多经典作品,让我从心底里肃然起敬。虽然我们是第一次见面。
我不知道下次和他们见面是什么时候,但我很清楚,这两次聊天对我有着什么影响。
写前一段文字的时候,修改了再修改,似乎有很多话想写,却找不到一个出口。我想我还未从那种气氛中平静下来。
这是一次私人聚会,不同于以往参加过的两岸三地的音乐人交流晚宴。我很荣幸能和他们分享音乐创作的感受。从创作资历上说,我属于晚辈,当她写出孟庭苇《你看你看月亮的脸》、当他写出张学友《情书》、赵咏华《最浪漫的事》,我还在上学。等到我入行8年后,她依然可以写出陈奕迅《十年》……、他可以写出阿信《死了都要爱》《离歌》梁静茹《分手快乐》……。
20年来,他们俩没有随着岁月的变迁而谈出人们的视线,反而用他们足以让人心服口服的作品,证明了他们的音乐依然优秀与经典。
和风光一时的万人崇拜相比,我更喜欢默默无闻的成就感。
因为他的一贯低调,她一贯的抒情音乐风格,我想我应该保留两次谈话的内容和细节,这是对他们的尊重,也是对两位前辈的尊敬。
如果你问我,他们俩人合作过什么作品?我脑海里立刻浮现出一首歌,也是他们很多作品中的一首经典情歌,周蕙《约定》。
20年中,我们会遇到很多人,会忘记很多人。谢谢他们在20年的创作生涯里,有5个小时和我分享。
谢谢!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