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同时收到Jim老师和姚若龙老师的信,称他们为“老师”不是因为惯例,而是一份来自心底的尊敬。想想也是,人家两位出道时,我还在上初中呢。
在签约百代时期的唯一一点收获就是认识了Jim老师,从第一次合作许志安的《流浪狗》,再到后来陈坤的《淡淡忧郁》,陈奕迅《hippie》……我突然发现,在很多合作过的港台制作人中,他是最欣赏我“离奇想法”创作风格的制作人,以至于后来就算再忙,只要是Jim老师的案子找我写歌,我都义不容辞。而且每次都会给他很多不同的想法让他选择。
知己难觅。加上自己即将跨入“而立”之年,很多事情透彻了。
歌词创作一直都是很个人的事情,越是个人风格突出越会让人印象深刻。这些年我很在意自己是不是在“进步”,或许走的太快,不想再重复过去写过的东西,才会更加渴望新合作的制作人和作曲老师能赞同我的新观念。
很多事情可遇不可求,面对一些约歌人提出“重走回头路”的填词要求,我通常都会把自己的想法告诉他们让他们选择,毕竟,付钱的不是我。出于职业道德,我还是会把自己的观点说出来。对别人的信任负责,是职业创作人应该有的美德也是我做人的原则。
从前很讨厌别人告诉我他们想要什么,因为对每段旋律我有自己的想法。现在慢慢可以接受这种约歌方式,老实说,这样还简单了,有主题的东西更好写。但是如果碰到让自己很感动的旋律,还是会想尽力说服对方接受我的观点,一次、一次、再一次……
年初演出,挣了点小钱,那时第一感觉,这钱也太好赚了吧?是呀,比起一遍一遍的修改、斟酌字字句句的填词,站在台上唱歌赚钱简直太快了。钱是赚到了,可我的快乐只是一霎那,我不知道为什么。直到有天听自己写的歌,我竟然兴奋到不行。不是因为演唱者是谁,而是因为里面的歌词感动了我。
填词很有趣,先是感动自己,幻想自己就是那个主角,男女不限,然后就是编故事,等把故事编到感天动地,再抽离角色,冷静的看待已经写完的歌。然后酝酿另一个故事和另一个角色,填词的过程就是不断的投入和离开。过很久,当自己都忘了这首歌,会突然被里面某句话打动,那一刻我对自己说“这句词写的真好……”或许这就是填词的魅力,不见面一样可以让陌生人了解自己。
Jim老师说我越来越有自己的风格,呵呵。其实我要感谢博客,这两年中,向别人袒露心声的过程,也是了解自己的过程。很有点佛家轮回的意思。如果我的歌词能鼓励别人或帮别人解开一点心里的纠结,那将是我的荣幸。
入行的时候很害怕自己的作品被人抄袭,现在不怕了。因为我的想法不怕偷。
能写出一句感动别人的歌词,就能写出第二句。能写出一首感动自己的歌,就能写出第二首,我常常对自己说。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