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我答应下做一件事情,告知会在哪天进行。
刚刚又问我什么时候做。
我说已经答应了日子的啊,还没到。
我刚刚结束一个在行约见,晚上还有一个。
为了准备在行约见,阅读资料,我连午饭都是匆忙吃的。
为了怕邻居装修噪音影响效果,所以特意赶到咖啡馆来。
我记得哪些事需要在哪天完成,除了目前手里的书稿,并没误过事(书稿也向编辑讲了)。
然而和陌生人打交道就是这样不好,因为信任度不够,不了解我的行为模式,所以已经催了两次。
时间不到,其实不必要催,但因为不放心,所以就催。
但是催也是没用的。
因为时间不到啊。
这样跟催,固然显得认真负责,但也并不见得就获得好印象,因为这和在约定时间早到一样,其实也是不专业的表现。会形成干扰。
我其实早就写过《跟催的艺术》,当时我也是被不够了解的人催:
和合作方约定了,今天要交一个PPT过去。
刚刚收到邮件,提醒我不要忘记。
我回复说:
没忘。正在修缮。
最好的催促时间,是在晚上没有收到的时候。
谢谢!
对别人做事不放心的时候,心里不安,所以要催促。
但是,到底对方会不会延误呢?其实这个延误还并没有发生。
催促,固然是出于对工作的负责态度,但是,有可能会让别人不悦。这就和面试提早到达打乱了别人的时间安排一样让人感觉仓促。看上去好,效果未必。
但是如果不催,真的误事了怎么办呢?
这里面当然有技巧。
首先,要把约定的时间留出灵活度。
比如,实际上需要这份资料的时间是在10月30日,那么,双方约定在10月25日,这样,中间有充足的时间,万一延误,也不会真正误了事。
其次,技巧地提醒。
并不是一定要“ 烦请今天记得把XX日活动当天的PPT发给我,谢谢啦!”这样才叫做提醒,提醒的方式可以是进度知会:
“萧老师,这是目前活动的最新进展,请您过目。如需要我们提前准备的物品,请及时告知。”
既起到了提醒的目的,也非常合宜。
重要的是,不会让别人产生不被信任的感觉。
提醒,通常是一个相对来说比较负面的动作,而知会进度,则是正面的推动作用。在专业度体现上,后者优于前者——事实上前者恰恰体现了不专业。
以前我们部门经常负责一些项目的总协调,有些项目任务会出现延期情况,如果我们指出“某某部门你们怎么延误了啊”,固然是事实,但也不是让人开心的事,并且于事无补,别人会辩称说我们很忙啊什么的来进行解释,所以我们采取的方法就是定期知会项目进度,用颜色来做出标注,延误的项目任务,用醒目的红色标出,这样,一目了然,虽然无言,但有震慑力量。项目组明白如果持续红色,领导自然会过问,所以不敢持续飘红。这样做,起到的作用,要比直接指出为好。
另外,在这个事例中,我和合作方合作过多次,我也从来没有误过事,按说应该已经建立起信任,但是竟然还是不能让对方放心,我觉得是我的责任。
——
职场啊,真的不是只要有热情就可以的,还需要有方法和技巧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