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刚从外面回来,料峭微寒,不像春天,天空中没有星,有飞机从空中掠过,真的很像UFO。如果是该多么好啊,我一直希望,有UFO出现,带我走,从少年起,直到现在。
然而始终也并没有。
我想起那位名叫林嘉文的少年。他18岁,上高三,出版了两本史学专著,于23日跳楼自杀。
遗书里,他说:
“烦请所有得知我去世消息的人,如果你们觉得不能理解我,请给予我基本的尊重,不要拿我借题发挥,我实在不想虚伪地以令人作呕的谦虚把自己“留与后人评说”——以我自己的解释为准就好了”。
他的遗书写得很好。
对于他,死亡是件很有美感的事。如四月的樱花,从树上静静地飘落。
干净,洒脱。
所以我没有情绪,很平静。
他希望得到基本的尊重。
他没办法选择来到这个世界,但他选择了活法,以及离开的方式。
这没什么不好。
他是一个独立的人。他18年的意义,他自己掌握了。
一个天才,尤其是研究历史的天才,对于世界、人世,会看得比一般人通透。
我如今看历史,有时候都会因为过于沉重,而不得不放下手里的书,缓一下劲。资质愚钝如我,尚且有这样的感受,对于敏锐的人来说,更是如此。然而为什么不能停下?为什么不能耽于逸乐地过这一生?因为总还渴望探索世界。过去所发生的事情,人们生活的轨迹,历史是如何进转、文明如何发展,来龙去脉,想要一一探究。
我清晰地记得经历过的崩溃,因为在抽丝剥茧的过程中,会发现有很多令人绝望的地方,而且不是社会往前发展了就有解,事实上,在某种程度上来说,社会是倒退的。
所以林嘉文说:“未来对我太没吸引力了。”
由于对过去的透析,他也看穿了现在、以及未来。
未来变化的,不过是生活方式而已,并不值得拥有瑰丽的期许。尤其是,还未经历过爱情,还没有培养起对生活的其他爱好,比如我这样的吃货,在牙齿和胃口还不错的情况,手里有点好吃的,就能乐呵半天,一枚果汁软糖咬在嘴里,甜美的汁液,也是对人世的小贪恋。
对林嘉文来说,还没来得及。他早早地结束了这一切,对他来说,这是解脱,未来恰恰可能是痛苦的、无趣的,没有必要继续。
青春期,是人生的重要阶段,有多少人的青春期没有探究死亡这个课题呢?从哪里来,到哪里去?为何而来?为何而活着?只不过,大多数人平安地度过,回想昔年的迷茫,淡淡地一笑,觉得当初的自己,实在幼稚。上学、考试、毕业、求职、恋爱、结婚、生子,要供房、要买车、要考虑父母的养老未来自己的养老、要理财、要攀比、要钻营、要做学问……生活得百味杂陈。林嘉文如果选择活下去,未来也会进入这样的轨道,他不喜欢,所以华丽退场。
很多人也不喜欢,但是退不了场。“因为总有人想榨取别人,自然不能放别人自由地生死。”在中国人的固有观念里就是如此,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得毁伤,命亦如此。哪吒割肉还母、剔骨还父,莲花再生,后来追杀李靖,这样的事情,简直都不敢相信发生在中国神话里,然而最后的结局,也还是被宝塔镇住,父子言和。
我想,林嘉文所要的尊重,是站在他的角度。看一件事情,有多个角度,自然会有人谴责说生命不是自己的,应该为父母考虑。林父林母,面临这样的事件,自然也不胜悲伤,然而也只能节哀顺变吧。林嘉文劝父母的话,也很好,对父亲,劝的是责任,对母亲,劝的是自立,一个18岁的孩子,有这样的见地,很佩服。
林嘉文是他自己,我们都不是林嘉文,所以不需要站在自己的角度上去揣测他的感受、他家人的感受,包括社会的感受,“好死不如赖活着”对某些人是成立的,但对林嘉文不成立。
他纵身飞下的时候,可能脸上是带着笑容的。

后一篇:有时候,我们要学会减少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