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这两天脑力耗费得厉害,积攒到一定程度的累,就觉得精疲力竭。
看看时间,决定停下来。
休息。

不急于摄入知识,也不急于输出。
饮水。听听音乐。
放空自己。

不见得好。

先把大石头放进容器里,再放小石头,并且还要摇晃一下,让小石头进入大石头的缝隙。然后,加沙子,然后,再加水。
于是,满,满到没有空隙。
我们有时候需要满一点,但大部分时间,还是需要留白。

没有空隙,也无从思考。满载的、彼此交叉的信息,太过沉重,不如删减。如弱水三千,只取一瓢饮。

在《天才在左,疯子在右》的《朝生暮死》一章中,我摘录了如下句子:
不知道对别人是不是管用,但我很接受自己的这种暗示。每天早上,我都是新生,一切都是过去式了。虽然会有记忆,但那种状态只是一种时间旅行的状态,重点在于:旅行。就象出去旅游,心里明白总要回家的,这样思维上的死结很快就解开了,就是说跳出来了。每当面对一个新患者的时候,我总是尽可能的全身心去接受,全身心的融入,尽可能谦卑,尽可能的让对方放大自己的空间,我可以背负着全部。但是当晚,我死了,我卸下了全部。比方说情感方面卸下了,而那些观点和知识作为资料收起来,就象人体内的淋巴系统一样,病毒碎片收集起来,增加了免疫力。其实电脑杀毒软件不就是那个原理吗?我也借用了,借用在思维上。不是我多强大,而是我学会了一种状态,用精神上的仿生淋巴系统来自我保护。
朝生暮死,说来并不神秘,其实就是一种吸纳,然后放空,具备了这种能力之后,就不会像《笑傲江湖》中的令狐冲那样,被异种真气在体内冲突,乃至险些被吞噬。这里面所说的朝生暮死,倒有点像是令狐冲练就易筋经后的模样。
至于说,如何才能具备这种能力,我还真是不好解释。因为字面上已经说得非常清楚,有时候,想法就是方法——别人给了想法,不需要再告诉步骤,因为步骤等已经含在内了。
假如看了以后还是不懂,也不要着急,多看几遍,在脑子里留个印象,也许有一天,突然间就懂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