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鄙视链,在这个世界上是广泛存在的。
传说中白种人看不起黄种人,黄种人看不起黑种人……
上海人看不起东北人,东北人看不起河南人……
富人看不起穷人,开宝马的看不起开吉利的,开吉利的看不起骑单车的……
互联网公司的看不起传统公司的,传统公司看不起工厂的……
走了几十个国家的看不起走了十几个国家的……
做新媒体的看不起传统媒体的……
年轻的看不起年龄大的,就算只大五岁也不行……
买房的看不起租房的,租房的看不起睡沙发的……除非那位是基努里维斯,这才能成为励志典型,不过据说这个励志的故事也被打脸了,唉,鸡血又少了一针。
我也经常被鄙视,以前还郁闷,后来就不在意了。
别人说别人的,我听着,说多了,我就问:
“我妨碍谁了吗?我危害社会了吗?”
“这……没有。”
既然没有,照自己想的活,又怎么了呢?
虽然不务正业,又没向人乞食。
世界本来是多样化的,有人喜欢买LV,同样的钱有人愿意用来买相机电脑手机,原则上没有高下之分,只是志趣不同而已,如果加个标签说喜欢买LV的就是俗,喜欢数码的就是雅,那同样是狭隘。
有些鄙视,坦白来说是合理的,比如剽窃、比如使用别人的内容和照片不仅不署名字还说是自己的,比如在景点乱刻字,这样的事,不能做。这样的人,我也鄙视。
有些鄙视,只是关乎大家的价值取向和素养,真正素养高的人,不会动不动就鄙视这个鄙视那个,尤其不以金钱做为衡量,老实说,当我听到这类刻薄的话从我本来挺尊敬的人口中吐出的时候,我的印象立刻大为改观,所以,自己也坚决不做这样的人。
有些事情,和能力有关系,一个啃老的、不能生活独立和经济独立的人,别人鄙视下也有其道理,成年人就别找借口为自己开脱了。
有些事情,其实和能力也没关系,就是对人生和自我的定义问题,我们愿意用自己的方式定义人生,也就需要接纳别人的看法,接纳的方式并不是一定要认同,有时候,不理会也是接纳,就是不让它对我们产生影响。
恰恰是对自我没有清晰概念的时候,我们会根据外界的标准来要求自己,但是外界的标准,难道就真的是真理吗?曾经有个疯狂的年代,要求一家人之间互相监督,如果发现有反动迹象,就要划清界限,这种反人性的标准,要听?要做?——当然,在那个年代,也真是有很多人这样去做,酿成无数悲剧。
当你有坚定的内心标准,也就可以更踏实地行走世间,而不是一枝随风摇摆的芦苇。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