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一万小时理论,太多人已经熟知了,不过,真的是练上一万小时就能够有所成就?
这事,真的不一定。
还是要看这一万小时是如何投入。
有没有用心?
后一个小时有没有比前一个小时有进步?
如果用小时来做单位,可能不够明显,那么好吧,后一百小时,比前一百小时,有没有明显的进步?
有些东西,看上去可能产出的成果相同,比如画鸡蛋,练习了一百小时以后所画的鸡蛋,和开始画的鸡蛋,看上去样子是不同的,但是,所花费的时间可能不同,开始可能会花10分钟,小心翼翼地描画,而且线条显得凝滞,而一百小时后,可能1分钟内一挥而就,而且线条流畅。这个时间差异和线条差异,就是进步。
如果练习了一百个小时以后,还是原来的样子,那即使练足了一万小时,也没多大用处。
一万小时,是个约束条件。
如果一个人是完成作业的心理,那么可能就是凑数一样的,一小时一小时地熬过去,每达到一小时,就很开心,对这种开心的追逐,远大于学习内容带给自己的满足。
如果一个人是真正学习的心理,对他来说,真正重要的是学习内容,一小时、一万小时是个衡量指标,但不是目标。他既能够享受一小时的满足感,更要享受成长的满足感。
有些人会不明所以:
明明我已经按要求训练了10小时,但为什么我还是觉得没多少收获?
这就是因为,太专注于10小时的时间进程了,而真正的学习内容反而可能被忽略了,或者是忽略了大部分。
所以,读书用多少本来做衡量、写作用多少篇或写了多少字做为衡量,都和一万小时是类似的,只是有时候没有更好的办法,所以可以做为辅助目标,但真正的目标其实是唯一的:
成长,或者单纯的快乐(这二者都不好定量。)
回想你的学习过程,剔除掉那些掺杂水分的部分,提升学习的纯度,不急躁于三天见效,具备更踏实的学习态度后,也许成长反而比以前加速来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