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喜欢的作家系列之张欣

(2015-11-03 09:30:22)
标签:

杂谈

张欣是我特别喜欢的作家。

看张欣的第一篇小说,是《岁月无敌》,起初,只是因为喜欢名字,才无可无不可地看下去,慢慢地被吸引,喜欢那种文字风格,更喜欢里面超然洒落不流俗的人生态度,又要在现实中争斗杀伐,又可在精神上坚持不堕,而因为四周飞旋更迭飞速坠落的人事物的烘托对照,更显出孤高美丽从容。由此开始留意张欣这个名字,后来,也陆续读了一些别的作品,如《梧桐梧桐》、《爱又如何》,《梧桐梧桐》尚可,颇具刚气,对《爱又如何》的喜欢已不如前,苍凉的意味浓了些,人物已开始沦落。 

后来又看了几篇,是《今生有约》、《婚姻相对论》、《缠绵之旅》、《爱情奔袭》。《缠绵之旅》是最末看的,看完后的感觉是“可以休矣”。 但就已经看的那些,足够支撑喜欢了。

冷寂荒凉的人际关系,急促匆忙的现代节骤,是张欣小说里面一贯的背景,但《今生有约》里面仍是稍稍弥漫一点温情,即使微如马营营对蔚文浩的一点暗恋宽慰,即使微如啸风对文革的一个其实极少可能实现的承诺,而晓明和文革的生死恋情,那样凄婉缠绵又无力回天,无情现实对真情的葬送,让人对文革的冷漠只觉同情,而结尾以米奇的死亡告终,笔触很淡,好象没有感情。当作家真是要忍得下心,杀人于不动声色间,让读者不自禁的惊栗痛惜,是好手法,承平世界的死亡,希望已届,只差一线,更有惊心动魄之感。张欣另篇小说,忘了名字,以女主人公朱婴的男友死于非命告终,也是同类手法。而我所喜欢的张欣语言风格,以此篇最明显,“从她一路行来的风雨,今日始知,生命中的许多事。沉绵晦暗,根本无所谓道德,想穿了,唯一的答案也就是荒谬。”、“那是一种看不真切的真切,那是一种没有诉说的诉说,这密密层层深深浅浅远远近近的灯火,除了迷人,还让人浮想联翩,记忆如潮水般地涌来。”等句式,与亦舒和叶倾城的语风类似,也许欣赏与此有关,脱不开一个窠臼。明明是年轻、青春韶华,可是一双手里沧海桑田世态炎凉的轮换,心境渐与年龄无干。 

《婚姻相对论》里面,寒棣是类似于文革的一个角色,一样的曾经沧海难为水,一样的心如槁木红颜如灰,但文革似比寒棣还多些热切,寒棣是实实在在的止水,波澜不惊。《婚姻相对论》的好就在于“俗”,每天有太多类似的故事在我们身周搬演,但精炼提取概括后仍是胜境,而且现实里太少寒棣,故事里的寒棣,居于人间烟火堆砌的有情无爱的梦境中,这是“小说家言”,所以更可悲。婚姻的分崩离析却远非如此可悲,也许因为平常。婚姻脱离爱情,可幸可不幸,是各人的缘法,艾强与尹修星,谁比较不幸,这没法断言,但尹修星的幸福到后来全成缺憾,象是从高楼上坠下,巨大的落差和透心透骨的冰冷,又是张欣的好手法。“系我一生心,负你千行泪”是哀伤的美丽,但无论是在故事还是在真实人生里,其实都只是渴望,如同爱长久不了,思念能够长久到几时?此篇结尾甚是别致,虽有些许抄袭别人手法之嫌,但颇省力,不必作者煞费苦心地勾画结局——成读者的事了。 

《掘金时代》活画出掘金时代的疯狂和迷惘。对穆青和穗珠犀利尖锐的剖析,商海里载沉载浮,人性的卑劣和高贵,梦想和现实,一一交锋,成功仿佛只是为了衬托失败,高处的辉煌原来只是为了跌得更惨,正如死后成名一样,在在是悲哀。“人心的完美在于心中有一片纯净纯美的世界,无论外界环境多么丑恶,它能抵御穷凶极恶的侵蚀,现在这片世界不存在了,你叫她拿什么作为心灵的屏障?!”如果没有素荷作一个屏障,这掘金时代的纸醉金迷及其背后的千疮百孔,真是让人看到绝望。 

张欣曾被人称作“大陆琼瑶”,但这种称法绝不准确,张欣其实冷静、无情,梦想只是现实的点缀,烘托出现实的残酷无情,或者也是作者的不甘心。到了《爱情奔袭》和《缠绵之旅》,无奈越来越多,对于生活仿佛已是完全臣服,不再试图挣扎,“爱情奔袭的整个过程跟我预见的一模一样,它果然就是这个样子,它果然就没有擦出一点火花来。”“我起身打开窗户,九楼之下的街景是火树银花,霓红耀眼了,在这样一个商业化的南方都市里,如果我和茵浓,以及千里之外的孟慧,感到一种繁华的寂寞,一定要被人笑作无病呻吟了。”——如此灰心。 

但还有灰心得更彻底的《缠绵之旅》。一个“老”字触目惊心,又不是美人迟暮的老法,非常尴尬的一个时段,也因之非常尴尬无以自处的情和心,梦境至此完全殒灭,虽然有流星般一刹的光芒,却让后来的黑暗衬得成了骗局,以至于再无一点光彩。张欣这次是一点情面不留,黎渺渺的清高遂成做作可笑,又因此悲哀,因为不再想清高了,却连平实都不能。当作家好象必得如此狠心,不是明刀明枪地杀人才叫杀,看着作家把自己笔下人物的希望一点一点地剥离,也教人感觉残忍——但,能够让读者有如此感觉,也会有成就感了吧?怕的就是无感觉,然后弃置一边。 

其实都是遥远的现实,过去或现在或未来发生的故事,只是我仍然喜欢故事里有若干激励人的地方,否则不必看故事,直接看现实就好了,各媒体报道揭露的,尽多比故事还荒诞离奇的真实,所以李碧华叹文章难写,因为好的题材都是写实。“取其精华、弃其糟粕”适用于太多东西太多方面,对张欣及很多人的小说,亦是如此。但我不能想象一个所有文字都颓废伤感无望的世界,如果流行如此,那是流行的悲哀。对于张欣小说,看看也好,只是,需要有一个坚强的心灵的屏障,相信无论外界环境多么丑恶,心中仍然保有一片纯净纯美的世界。

用张欣在《岁月无敌》里面的话说,是—— 
“……但更重要的是从中锻炼自己抗拒诱惑的能力,坚持诚实正直的能力,不模仿别人的能力,靠自己双腿走路的能力……假如你具备了这些能力,哪怕你不出名,或者钱财有限,相信你也能够健康、愉快地生活。”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