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读进去,比读多少更重要

(2015-11-01 18:39:08)
标签:

杂谈

读进去,比读多少更重要人们之所以要用数量来衡量阅读,是因为输入(获取和吸收)和输出(转化)如何衡量,无法定性的东西,只好定量,虽然不见得科学,但是比完全不衡量好。

而如果能够在长期的阅读中,摸索出如何衡量自己的输入和输出,也就是,对获取、吸收和转化都有了信心,数量就不再重要。此时,质量是清晰的、自己可以看见的东西,它如同实物一样,以沉甸甸的质感卧在掌心,并把温润的温度传递到灵魂深处,这种有把握的感觉,让人如释重负,也不再受限于外界的衡量指标。

这是一种微妙的感觉,它不像美女的三围或黄金比例一样,有精确的数字可以形容,它存在于自己的脑海,可以意会,难以言传,非经长期的有质量的阅读,不能达到,所以,起初对数量的追求,也并非不重要,因为量变引发质变。

赵普“半部《论语》治天下”,并非虚妄。《论语》是精神总纲,如一,一可生二,二可生三,三生万物,有智慧的人,自然可以产生无穷演变,赵普从《论语》中,看到的是道。只能从中看到术或者什么也看不到的人,当然不相信半部《论语》的力量。只是这个道,也断非于丹所诠释的,在于丹手中,《论语》是一面旗帜,并不代表孔子,它仍然是一生二,不过这个“二”,是碗让人无法下咽的鸡汤,相信了,也就真是二得可以。

不过同时,也要看到,赵普时代的情况,远不像现在这样复杂,所以半部《论语》可以治之。“杯酒释兵权”的宽厚政策,历史上也只此一回,充分体现了儒家的“仁”。礼义崩解之后,即使全民论语,也已经无效,因为精神内核已经缺失。我们无法以现代精神要求古人,生在今天的我们,同样有时代局限和阶层局限,网络,也改变不了这些。

求学要活,活又要围绕着“核”,在不知道何者为“核”时,寻找,在寻找到之后,坚守并且优化。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