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我写作的发布节奏是这样:
如果没有特殊的事情比如外出实在顾不上,通常是上午发一篇,约在十点至十点半之间。下午发两篇,分别在两点和四点左右。晚上发两篇,分别是八点和十点左右。
其实这个节奏都会形成阅读压力,只是因为自己的练习也很重要,所以就这样做下来了。尽量保证言之有物,有些时候的确是有些试验性质
:诗,因画而抒发的情感,极短篇。
两三个月来,一直如此。自己觉得,对思考、写作都有很大的促进。
曾经有一年的时间,我在微信公众号里也做类似的试验:一天一篇原创文章。
后来发现自己可以做到,于是改成二四六发。
一三五并不是不写了,而是转移到了微博上。
固定的写作习惯,会成为惯性,这两天本来是要歇歇的,结果发现停不下来。惯性的力量。
我练习写作,还讲究段落之间的分隔,这是行文上的节奏感。
如下图(从网上随意找的一段文字,仅是举例,无关内容,请原作者恕我不敬),段与段之间没有分隔行,所以看上去黑压压的一片,一眼看上去就感觉到压力,有人可能就不读了,有人可能会耐着性子读下去,如果读得失望,以后可能不会再读同一位作者的作品。
我写文章喜欢相对疏落的感觉。其实也并不是严格地每一段必然分行,而是看整体节奏,有些是短句子,可能会和下段一起段后分行(如下图红线处)。
一个写作者,固然要注重内容,同时也要注重形式,美好的形式,有时候也会起到引人入胜的目的。我并不很赞成标题党(虽然我偶尔也用),我赞同的是内容、形式都让人愉悦的方式,如果加上适宜的配图,感觉会更好,只是我虽然知道,但有时候时间较为紧张,往往就放弃插图。
前一篇:打开一扇门。关上一扇门。
后一篇:喜气洋洋的番茄炒鸡蛋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