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2015年4月6日,我开始健行。
其实前面两天也有走路,只是尝试,不符合规格(配速在11分钟每公里才能起到锻炼作用),所以不算,4月6日的记录是走了5.75公里,耗时55分钟,平均9分35秒每公里。
《当我谈跑步时我谈些什么》我以前读过,对村上春树的习惯有深刻印象,细节都模糊了,因为那次读这书,对写作和跑步均无兴趣,只是想要了解一下村上春树。那时候我也并不曾料到,有一天我也有可能步上村上春树的后尘——当然是山寨的,我肯定不想跑步尤其是跑马拉松。
书是一位朋友推荐的,他正在跑步,所以极力鼓动身边的朋友们都参与。我是一个对运动很懒的人,懒到什么程度呢?曾经有朋友送给我一枝刻了我名字的羽毛球拍,很漂亮很结实,而我始终没用过。虽然我也骑单车、踩轮滑,天气暖了也做瑜珈,但是跑步这个事,想起来就没兴趣。朋友给我讲了一堆道理,包括用村上春树来提醒我:写作是很耗体力的事,久坐也很伤身。
这种婆婆妈妈,以及重利诱惑,让我没抵抗力——他建议我不要跑步,而是快走,只要每天走五公里,配速在11分钟内,一百公里就奖励一千块钱。我觉得这个游戏不错,运动还有钱拿。他建议我读读村上的这本书,我说读过,他建议重读,没办法,对罗嗦的人相当没辙,于是买了本——以前那本是借的。
读完后,倒真是有新的感受,因为这回是既从写作角度、又从运动角度来读这本书,以前忽略了的,现在有新的感受,而且是在健行了五天以后,对于健行已经颇有信心,而且诱惑力也更大——又一位朋友加入奖励赞助团,说只要连续走三个月,想要啥都可以,他当然是了解我,知道我不会要多过分的奖品。
本来已经在改变,看了这本书后,更坚定了决心,很难说是书给的信心、运动带来的新感受,还是朋友们的支持和鼓励,或者说,兼而有之吧。
而一本书要真正发挥作用,就是如此。不是高谈阔论里面的什么什么论点,就是去做,哪怕做的和书中所说不一样,但对我来说,只要是有效的运动,都可以。再说骑车这事我本来也是可以的。游泳也要列入今年的计划,直接找教练来学,书中关于游泳的部分对我也很有启发。我参加不了铁人三项,但可以掌握这三个技能。如村上所说,跑步是最简单的运动,一个人就可以进行,当时朋友也是这样劝我,他说我经常旅行,养成了这个习惯以后,旅行也可以更加丰富。
我在外的时候的确运动量蛮大的,记得那次到杭州,绕着西湖走了总有几十里吧,在绍兴、苏州都是类似,在新加坡,也经常都是长时间走路,现在不过是加快些速度罢了。
我买了跑鞋、健行手杖,还有瑜珈球、呼啦圈,我是那种要么不做、要做就认真做、做专业的人。我能坚持多久呢?目前还不敢确定,但是21天的目标和三个月的目标在那里,这肯定是可以先完成的,至于以后,每多跑一天,数据就会累积一天,也许能够像村上一样会有几十年呢?
村上对我的意义,就是一个楷模,从写作和跑步两个方面都是。他在那里,激励着我,让我深受鼓舞,不敢松懈。
前一篇:“非此即彼”的背后
后一篇:世界上哪有那么多限制?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