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经常可以看到一种现象,尤其是在网络上,不管说什么,都会有人问:能吗?可以做到吗?骗人吧?广告吧?而且有些时候,可以注意到,有些人是反复这样确认,看得出这已经是他的思维习惯。
他们也能说得头头是道,比如我怀疑你做广告是因为你提到了某个品牌的名字,你说你读了那么多书那你到底记住了多少?那书是多厚的?什么类型的?我质疑这些,是因为我学了批判性思维。
有些人还要拉上同盟军:这事,不只我说不好,我老婆也这么认为。
其实,相当部分人这样做,并不是批判性思维,而是像壁球一样的反弹思维——壁球打到墙壁上,立刻被反弹回来。
什么是批判性思维?批判性思维(CriticalThinking)是以逻辑方法作为基础,结合人们日常思维的实际和心理倾向发展出的一系列批判性思维技巧。这里强调的是,以逻辑方法作为基础。
在接受了学生生涯长期的灌输教育后,人们开始对批判性思维感兴趣,这是好事,然而如果滥用或者误用,其实都不算好。养成了反弹思维以后更麻烦,凡事先质疑,在人际交往上,那个怀疑的神色落在别人眼里,可能会让人不悦,以后也不会再介绍和分享给你。工作上,拿到工作任务先质颖,也未必能够得到领导的欢心——虽然把信送给加西亚这样的事我也不赞同,不过也不能走到另外的极端。
正确的路子是中庸之道:不偏不倚,该质疑的质疑,该相信的相信。(附说一句:很多人对中庸的理解是圆滑世故、乡愿,那是错误的。)
如果你和一个人长期交往,却弄不清这个人值不值得信任,这不是他的问题,而是你的。有人说先质疑再相信,这样可以避免少吃点亏。说起来是这样,不过有些时候,质疑了,也就把路封了,可能不会再有以后的发展。你质疑一个人,然后还指望他帮助你,他是有病吗?
人应该锻炼的能力,是一眼扫过去一个人,通过面相、举止先有大概印象,对熟悉的人可以判断其性格、下一步行动,一眼扫过去一个事,可以立刻做出SWOT分析,然后做出对应的行动。
人应该培养的心态,是积极的、自信的,不会盲目质疑,也不会盲目相信。
对,盲目相信也不行,你喜欢凡事相信,不加分辨,也有可能被别人卖了还帮着数钱。
没办法,人世就是这样艰难,只是我们不奉行人艰不拆,该拆的还是得拆,清醒、明智、踏实、坦然地活着,不是更好吗?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