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6分钟,你选择与人争论还是听一首雅尼的《夜莺》?

(2015-03-16 11:48:05)
标签:

杂谈

我毫不犹豫,选择后者。
事实上,这首曲子现在是我写这篇东西的背景音乐,单曲循环。

我们总可能会因为自己的言辞而触怒很多人,虽然,不太明白怎么会触怒。但不能因为有触怒人的可能性,就不说不写。
通常来说,你所说所写,总会对一部分人有好的影响,一部分人有不好的影响,这个不好,有时候是由于你的原因,比如措辞不够严谨、案例运用不当,但有时候,也真的不是你的问题。
我会很认真地看每一个评论,不论褒贬,对我来说,这既是一种对读者的尊重,也是藉着读者的回复看我所讲是否存在问题。比如在豆瓣上发了《信息甄别术:分清一手信息和二手信息》之后,有两个不同的回复内容:
1、虽然里面那个新闻是十多年前的旧闻了,但单凭这几句就主观臆断是假消息...这样的人也是呵呵了
2、不过好像是真的http://www.foxnews.com/story/2008/05/16/woman-dead-body-lies-in-flat-for-35-years/而且还是2008年的新闻。

对1,我置之不理。对2,我访问了网页后,对我的原内容做出了修订。
因为2有建设性。1如果给出链接做为佐证,效果会和2一样,话说得难听无所谓。

有的人即使知道错了也不认或者装聋作哑,这不是我的风格,错了就认,没什么可丢人。另一方面,没错的话,就不用理会别人说什么。因为别人那样说,是他自己的识见,可能是因为没有看全内容而导致的误解,也有可能是故意曲解,有人就是发泄情绪,有人是希望借反调引发注意,对这类,通常不会花时间去处理,原因很简单:时间太宝贵。(不过基于写作的需要,有些回复会记录下来成为写作素材,这也是个乐趣。当然,在引用的时候,如果是不太好的,不会写出别人的名字,这也算是种厚道吧。好的才提,帮人家扬名嘛,也是种尊重。我是小雷锋呀小雷锋~~)

我曾经发过微博形容为什么没法好好讨论问题?
甲:我的观点是XXX,论据是123。
乙:你偏激!
甲:哪些地方偏激?
乙:你没读过那个啥啥吧?
甲:我全文都读过。
乙:你读了也没读懂。
甲:……

有人说按剧本,应该是:甲:卒。
我的做法是:甲:闪。

有些沟通,在开始的时候并不能判断一个人如何,几句话说下来,就差不多明白了,觉得有问题就可以终止,不用为了证明自己的真诚或基于争强好胜等原因而继续争论下去,因为思考、打字都需要花费时间,就算那个时间只需要1分钟,累积个6分钟,也够听首雅尼的曲子了(此处可以替换成任何你想做的更有意义的事情)。

如果自制力不够,怕情绪失控,被无关紧要的路人牵引,可以做一个清单,把自己想做的事情、想看的电影、想读的书等都列进去,就放在电脑显示器旁或手边,一看还有那么多事情做,可能就不会踢出那临门一脚。我自己用不到这个办法,因为对时间比较敏感,而且情绪控制能力还不错。现在随着很多文章的散播,赞扬我的人和骂我的人都多起来,但我的精力,还是放在学习成长和写文章上面。自我的不断进步,就是最好的应对,不看、不理,那些争论就没什么杀伤力。

有时候,我们之所以和别人争论或者解释,其实是做给别的读者看的:看吧,我不是好欺负的……这个人太无理取闹了,我不是这样的人,你们不要跟着误会。
其实,很多情况下也没必要。
有人说如果要是领导和客户看到了,影响工作和项目什么的怎么办呢?
我认为这样的时候需要解释,但也不用太过担心。如果领导和客户凭陌生人的几句话就怀疑你,这也只能表明彼此的信任度太差,对不够信任的人,再多解释其实也效用不大。
如果每个误会都要去解释,那就太疲于奔命了。往往,把事情做好,才是最好的应对。如果忙着解释,可能会误事,因为时间精力有限。

避开那些时间杀手,他们有闲有精力,但是你没有,还是要专注于你的生命主线,做你自己认为有意义的事。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