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信息甄别术:分清一手信息和二手信息

(2015-03-11 13:53:17)
标签:

杂谈

有人问我这样一个问题:

秋水姐姐,你好。我是今年大四,刚考上研究生,导师也联系好了,但是最近很苦恼。听师姐说,我们导师要求非常严格,给的假期很少,而且读研期间不许做兼职,不许实习,课余时间都是坐在科研室电脑前写论文的。虽然学校是985高校,但我本科就没有实习经验,害怕研究生毕业后更与企业和社会脱节。导师在科研室给我留出了位置。我心情很沉重,甚至有些质疑自己当初考研的决定了。

我回答得很简短:
你应该直接问导师。

问题的由来,是“听师姐说”,这个说法,有可能是真的,也有可能掺杂进了师姐的个人情绪和对事实的扭曲,即使是真的,不同的人,是不是可以不一样?

规矩是死的,人是活的。

对同一个人、同一件事情,不同的人描述,会有不同的版本,如同《罗生门》。

通常来说,在描述一件事情时,当事人会加进自己的观点,这不能算是错误,是几乎所有人的局限(也包括我自己在内),但如果据此就下结论,未免太早。

基于各种各样的原因,真假掺半的信息不可胜数,如果先判断了信息的真假,就可以不被假的信息所迷惑,预先愤怒,“心情很沉重”的情形,也许不需要。

昨天有人在微博发布“克罗地亚老妇端坐电视机前 死亡42年才被发现”,这样一条和常识明显有悖的内容,被大量转发,引发了很多人的叹息,有人说如果是在中国这就不可能发生,遇到强拆早就被发现了,有人说看吧没孩子就是这样,不生孩子,老无所养。有些人喜欢用虚假的论据来支撑自己的论点,是真的蠢还是别有用心,暂不去讨论,但被蛊惑的人,着实可悲。

信息甄别术:分清一手信息和二手信息 信息壁垒的确存在,比如由于语言和网络的限制,很多人无法到国外网站阅读一手信息;比如由于对权威的惧怕、因为面子问题等,人们不愿意向领导、导师求证,而宁愿相信“身边的人”或有“切身体会的人”。相信后者,也可以,不过最好多问一些人,而不是听到一个人说就完全采信,多几个信息源,起码可以互相参照。 

当然这也并不是说,二手信息都不好,有时候,我们需要了解别人对一件事情的看法,不同的人,观点可能有差异,这个差异,也很重要,对于避免偏听偏信、加深自己对某些事物的理解,都很重要,不过即使如此,也要分清,这不是事实,而是对事实的看法。在“听师姐说”这个例子里,就是把“事实”和“对事实的看法”混为一谈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