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我有位对微博微信这种新媒体比较陌生的朋友,总怕他吃亏,所以有时候,会提醒他一些事情,比如粉他的、经常给他评论的某个人最好不要搭讪,尤其不要线下会面,可能会惹下麻烦,比如别人要是拉他参与网上的什么事情,最好不要,因为他可能弄不清楚事情的背后是什么,我有时候也会告诉他,在光明的表相背后的阴暗。
这些事,我从来不会在微博上公开讲,因为没有必要。也因此,这涉及到我所观察到的一些现象,这些现象,即使是公开的,说出来,也有侵犯人尤其是犯人隐私之嫌——很多人,在评论或私信的时候,并不会想到,可能会被别人注意到。
我对朋友说,是出于关心,也是因为关系好,言语间没有多少避忌,想说什么就说什么,不需要先三思。如果对一个不太熟的人说这些,别人十有八九会觉得:你有病吧?干嘛对我说这些?
为人,要守分寸。有时候,你看着别人要走进河里去,在提醒和不提醒之间,也会犯难,不提醒,良心上过不去,提醒了,别人不见得感激,甚至会惹来埋怨。所以如果对不太熟的人说一些事,有时候得鼓起勇气。
我常觉得,管住自己的嘴,是种能力。好在这样的能力我具备。我没有倾吐欲,有些事,我从来不对第二人说,也不觉得憋得慌。别人告诉我一件事前,先对我说:你可千万别告诉别人。我会立刻说:“别!你可别告诉我!省得将来要杀我灭口。”我是真的不想听,别人如果信任,这句提醒原本不需要讲,不信任,说了,满足了自己倾诉的欲望,但听的人会很遭罪:这事未必只告诉我一个人,我听后不说,但其他人未必不说,而如果泄露,我就有嫌疑,我为什么要担这样的风险呢?朋友告诉我的事,哪些事绝对不能对人讲,我也懂得,所以,从来不提。
我承认身为知识管理研究者,我的眼光比较敏锐,常能从蛛丝马迹中发现人事物的联系,而做为一个在这个世界上生活了很多年、经历过很多事的人,也可以轻易地从别人的言行中做出判断、得出结论。这个说起来完全不神秘,属于用心者都能够掌握的技能,只是很多人粗心而已,或者是,很多人的关注点只在自己身上,并不会去关心别人说什么。
在这个人艰不拆的时代,有时候,并不需要去做那个指出皇帝没穿新衣的孩子,因为那样的话,徒然让人难堪,并不能让事情好转。看到了某些事,自己会心一笑就行了,未必要张扬得天下皆知。
技能,不是用来炫的。而有些时候,我不了解事情的全貌,就算别人让我发表看法,我也会说不清楚。我也不会去别人的微博去告诉他错了,因为那是别人的地盘,何况错与对,不以我的标准为公众标准。他有说话的自由,我不喜欢他说的话,可以不关注,我不能要求他顺着我的意思说。
即使不说话,我也不会因此而缺少存在感。
应该说话的时候,比如面对不公、不义,大声直言,这是社会人的责任。
前一篇:四海为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