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这是2014年读的最后一本书了,用这本书,做为全年读书任务的收尾,也不错。
人生终会到达一个境地:没有重力的所在,一步之遥,跌落下去。
那个边缘,既是空间的,也是时间的,锋利如刀刃,切割了一切,如斩钉截铁。
这是人类共同的命运。
一位行将百岁的老人,一个世纪的智慧,凝结成这样薄薄的一本书。
读的时候,我还是不禁有些难过。终究会失去她。一如失去钱钟书。我记得钱钟书去世的那天的,大雾,我有无法阻拦的悲伤。那时候的我,尚未如以后的数年间,接连不断的经历死亡。
然而,这是不可避免的。最好的忆念,也许就是阅读、领会,谈不上继承,只是从他们的智慧里,多懂得一些人生:人生原本是不同经历和经验的累加,别人的,自己的。
行将百岁的老人,经历过那么漫长的岁月,那么多的波折,历史变迁,在人生边上,她有什么样的感悟?
这些感悟,对我有怎样的意义?
我在重庆飞回深圳的航班上开始阅读,在深圳地铁上读完。阖卷,长叹。
很多事,不到那个年岁,是不会懂得的,当事人有的感受,别人不能领会,她说出来,是分享独到的感受,时光因此而重叠——我不需要到那个年龄,才能懂得一些事,我现在可以通过她的感悟而明白,何况,我既不能保证活到那个年岁,也不能保证活到之后还能保有清醒。只因今天有这样的机缘,看到了,知道了,所以珍惜。
她说灵,说鬼,我如果在早些时间,可能会不以为然,但现在,我有敬畏,知道我所不能解释的,未必不存在,或者说,各有其道理。人生到尽头,需要些寄托,否则无以面对亘古的黑暗:那种没有底的跌落,陷进黑暗里的绝望和恐惧,何如,给出一个希望?温暖的、甜蜜的,带着满足的心而离开。
这是悲悯。
她说自己所想,说一些过去的故事。大时代,小人物,各自有悲欢。活过,挣扎过,爱过,不知道何所从来,也不知道将去哪里。清醒与茫然,总是交替,一代又一代,不过如此。我想起离开我的亲人们,仍觉得唏嘘,不是看不透生死,而是,那时候不懂得珍惜。懂得了,却也还是有些事,无能为力。
我已经看到那个锋利的边缘,今日的勇敢,不代表他日没有畏惧,然而有些文字,早些读到,有些道理,早些知道,在还来得及的时候,去努力,终究可少一些遗憾。
这也就是读到这本书的意义吧。
前一篇:那些原本不属于你的
后一篇:从#慕思澳洲行#看慕思的营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