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例1:
我也并不认为,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在这里,我说到读书,其实也是说的学习力。一个乐于学习、善于学习并且能够成功转化的人,按理说,在这个世界上,不会活得太差。世俗生活中的房车票,要么拥有之,要么漠视之,都是活法。
例2:
我也并不认为'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在这里'我说到读书'其实也是说的学习力'一个乐于学习'善于学习并且能够成功转化的人'按理说'在这个世界上'不会活得太差'世俗生活中的房车票'要么拥有之'要么漠视之'都是活法。
哪一种看着更舒服?
我自己习惯于例1。不过我有时候会遇到习惯于使用例2的人。我不是强迫症,但看到这样的排版,觉得不好忍受。
可以想像,输入者应该是选择了对自己来说最为方便的模式,在发出的时候,也并不考虑阅读者的感受。而我遇到这样的内容,通常来说,没有交流的兴趣。尤其在很多情况下,都是别人问我问题,为了回答一个提问,要很费力地去辨认,我为什么要这样?只为了显示我很高尚、有耐心?
我记得有次一位小朋友要离开深圳,我说要请她吃饭,给她送行,她选择了离她很近的一家饭店,让我过去,我当天正好身体非常不适,那个路程对我很远,我就抱歉地说,改到以后吧。她后来进入一家大公司,说话的语气也开始居高临下起来。我们的关系慢慢疏远,我想,她也许并不会意识到自己的语气问题,反而会怪我冷漠。而吃饭的地点,其实较好的方式是选择两点中间的一家店,大家各走一半路。
很多人并没有为别人考虑的意识,为人处世,完全基于自己方便。这也没什么,尤其是独生子女,自幼都是全家人围着自己转,步入社会,把这个习惯带出来,也没什么,只是,最好不要强求别人一味迁就,因为,别人并非自己的亲友、师长,并没有这个义务。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