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体育杂谈 |
西班牙队小组赛第一场4比0大胜乌克兰后,就有叫嚷“西班牙夺冠”的声音了。而小组赛最后一轮,当西班牙以替补阵容1比0小胜沙特队时,我们已经看到了这支年轻球队的骄逸之气。豪言,对于成熟者来说是信心的表现,而对于轻狂少年,则往往是一种隐患。
而法国队是前世界冠军和欧洲冠军,他们对从未进入过世界杯4强的西班牙队也有着心理与战绩上的优势,而且,法国人小组赛的表现可用“糟糕”来形容。跌跌撞撞进入复赛的法国队已是哀兵,并且攒足了证明自己的斗志。骄兵遇见哀兵,轻狂少年遇见老谋深算,这就是双方交手的背景。
所以,法国队3比1淘汰西班牙,实力的差别并不像比分所反映的那样。法国的中场队长齐达内此役拼出全力,不仅主罚了导致扳平进球的任意球,还攻入最后锦上添花的进球,可看做是大师重生。而法帅多梅内克力排众议招入的里贝里攻入扳平一球,实是法国获胜的关键。中场大将维埃拉助攻里贝里,并头球攻入反超进球,无疑是法国队的头号功臣。而西班牙的锋线尖刀托雷斯虽然技术与速度俱佳,却得不到缺少核心的中场队员的支持,而后防线的造越位战术在身经百战的法国进攻球员面前,又常被反越位成功并导致失球。这些都可算是双方胜负的表象。
而真正左右了比赛是则是人气、运气和底气。意大利裁判罗塞蒂判罚西班牙后卫与亨利争抢犯规是一个明显的误判,而正是这个并不存在的任意球判罚,让法国队反超了比分。就像意大利队在关键时刻获得不存在的点球一样,法国队得到的任意球也是相当关键的,而这样的误判全在于裁判的心理作用,而这种作用的基础,无一例外地是出自强势球队无处不在的强大人气。
不仅如此,维埃拉的这个进球其实并不刁钻,但是很运气地,先是打在拉莫斯腿上再折射入网。
而总的说来,先取得进球的西班牙队并没有表现出他们赛前扬言的自信,相反,法国队全队上下则始终有一种气势上的优势。这种优势所依赖的正是法国足球在西班牙面前的底气。我们总提中国队“恐韩”,其实,所谓“心理优势”在世界杯的对决上也往往起到决定性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