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旧评新贴:忧国青?表错情!

(2006-05-16 12:23:45)
分类: 体育杂谈
  国青赢球了,竟然还是让每一个还有直觉与感性的中国球迷荡气回肠的胜利。这让习惯于在失败面前说风凉话或者泄愤的“足球喉舌”们非常不适应。基于他们的常识,他们又开始担忧了。忧国青,就像我们古时的“伤仲永”。只是,在我们无数次的“伤怀循环”之后,从来就没有意识到,是我们自己表错了情。
  《伤仲永》是我们祖先留下的经典,但我们后人没有真正领会。天才的孩子是没有错的,错的是教养孩子的父母、老师和社会。从李华筠到曲波,我们总是为我们的“足球天才”扼腕、忧伤,却从来没有想到:应当反思与害臊的不是他们,而是我们自己!
国青的优异说明了什么?
  这届国青无疑是优异的。这是长着眼睛的球迷都看得到的。至于这个优异说明了什么,就有一万种解释了。这是我们这些大人的悲哀。
  多数球迷都相信是德国人克劳琛执教水平的体现;但专业足球媒体却发表记者文章,说是中方教练组架空了克劳琛,指挥若定;还有人说,那只是运气不错;“虚弱之胜”不可一俊遮百丑……
  事实是,“红色一分钟”和“反超逆转”总不至于说明我们的孩子比别人差吧?我们现在的不安,完全是因为我们自己不能给这些孩子一个美好的未来。“输给曾经的手下败将”几乎是这些孩子的宿命,但应当为此脸红的是我们自己。
  其实,从李华筠甚至后来的邓乐军这样的世青赛“希望之星”算起有些不公平。因为一个半公开的秘密是,我们原来有虚报年龄以大打小的嫌疑。但是,这样的可悲同样不是孩子的错,是我们这些大人的可耻。而后来的曲波们的一再“盛极而衰”,是我们很多年来都没有把问题算在自己的头上,一句“中国足球”了事。也不知道“中国足球”是谁?谁来为教坏了孩子负责?
是谁制造了“超白金”?
  一位足球名记在文章里掩饰着自己面对赢球的不自在,同时在字里行间显示着他的不自在。“中国国奥让‘超白金’变成了‘脑白金’;荷兰也将成就蒿俊闵、崔鹏、朱挺、陈涛,但愿下一届国奥不会把‘08之星’变成‘08流星’。”
  众多的“足球评论家”们忘了一件事情:是谁制造了“超白金”这样的词汇?是谁又在制造“脑白金”、“08之星”、“08流星”这样的形容?就是这些烂人他们自己!就像唐吉诃德与风车的搏斗,“魔鬼”与“神仙”都是媒体记者构造出来的概念。我们的记者不是谈论事实,而是编造故事,然后对着虚构的故事“高屋建瓴”、激扬文字。
  自己吹捧,再自己挖苦;自己挑拨,再自己呼吁。很多媒体现在担忧的依据其实是自己的双手左右互搏。所以,现在还是不忙担忧国青吧,想一想自己是怎么把“超白金”捧上天,又把“脑白金”踩入泥的吧。
是我们自己玷污了孩子
  还有一张报纸上发表了一篇可耻的文章,它写道:“他们同时又欠缺很多,甚至可以总结为:25岁的身体,20岁的经验,18岁的技术,12岁的思想素质,3岁的心理素质。”
  看过比赛的人都知道,这些孩子保有了人类面对足球游戏的最美好的率真。他们踢得那么无所畏惧,在所有不利的情况下,保持了求胜的本能。中国国家队何时有过这样的从容?“3岁的心理素质”纯粹是不过脑子的教条的胡说八道。这篇文章还说“像教育孩子一样对待青年球员,这是我们真正的课题”。
  事实是,“如何让这些孩子不遭受我们的教育”才更像是我们的课题。难道让我们教会他们在联赛里打假球、在酒吧里打架吗?难道教会他们在重大比赛里畏手畏脚、小富即安吗?难道教会他们在记者招待会上像小男人一样“喜极而泣”吗?
  别说这些孩子们还欠缺什么!是我们自己应该想想,我们将会怎样不可避免地玷污他们!我们将怎样磨光他们身上闪亮的东西,再把我们自己身上的恶习传递给他们!我们的媒体将教会他们如何空谈和说谎;我们的足协将教会他们如何“唯上”;我们的球迷将教会他们“成王败寇”喜怒无常;我们的俱乐部将教会他们如何不择手段唯利是图;我们的球员大哥将教会他们江湖规矩拉帮结派。
  别说“教育孩子”了,我们玷污不到他们就是万幸。
谁对“板上钉钉的衰落”负责?
  其实,中国人的“先天素质”天下皆知。我们也不只是国青队能在世青赛上抢眼。查一查国际数学、物理、化学……等等奥林匹克竞赛的成绩吧,中国同样盛产“天才少年”。但是,我们国家的数学、物理等等科学在国际上的地位也是和足球一样的,这说明是我们整体的科学与文化的实力问题。
  但是,我们又不能把足球与科技简单地类比。因为像非洲足球和近邻日韩的成功里,我们看到足球的振兴并不需要像科技积累那么长的时间。然而,我们又不得不承认,足球的兴起与民族文化息息相关。
  看看这么多年来,我们经历了多少失败,我们真正反思和总结,并找到了解决问题的方法了吗?我们其实一直以来都是在“推卸责任”的怪圈里轮回。足协指责俱乐部,媒体指责足协,媒体当然永远都说自己正确,而且天真地以为总是“制度定得不好”、“机制出了问题”。
  事实上,从管理的角度来看,是我们制度执行得不好,而且,是从上到下都不会执行;是我们的每一个角色都没有负起自己的责任。大家都不负自己的责任,大家都把错误算在别人头上,结果,我们从来都没有从以往的失败、错误和衰落中走出来。这就是我们这些大人们最耻辱的地方。
  孩子们是没有错的,更不是外国人的错。错的是我们中国人自己。
不是从小抓起,而是从大改起
  当然有人看到了“不被玷污”的重要。“一滴奶投入一杯水中,只能变成了水;而一滴水投入一杯奶中,就会变成了奶。”“回顾以往许多中国年轻球员在年少成名之后的碌碌无为,究其原因恐怕只能更多地归结为,他们像‘一滴奶’一样投在中国足球这‘一盆水牗甚至可谓是污水牘’中,以至于造成同流合污,继而走向平庸。”
  但是,我们也不可能把中国足球的成功寄望于“留洋”。看一看日本和韩国足球的成功,绝不仅仅是他们有了多少人在留洋上的成功。如果我们不能搞好自己的联赛,中国足球就永远不会有真正的出头之日。
  现在的问题不是所谓的从小抓起,国青队的表现恰恰说明了我们当前的首要问题不是缺少足球天才。当然,我们的人才储备跟足球发达国家不能相比。但我们现在面对的是,我们为什么教不好已有的“天才”。
  不是从小抓起,而是从大改起。如果我们大人不能改掉身上的陋习,我们就教育不好后代和孩子,“从小抓起”就是一句空话。
  十多年的足球职业化改革,我们把联赛搞成了今天的这个样子,这不是足协或者哪一个人或者哪一个方面的问题。我们必须反问我们自己一句:中国人有没有能力搞好职业联赛?
  我们的职业联赛与日本的J联赛和韩国的K联赛起步的时间相差不大。我们把联赛搞成今天这样污七八糟的样子,是我们的素质出了问题。我们的足球媒体只顾炒作和发行量,为了私利编造假新闻、发表混淆视听的歪论;我们的足协一切从官本位出发,只对“政绩”负责,不管足球发展的长远大计;我们的俱乐部为了成绩贿赂裁判,打假球,搞“关联系”;我们的球员赌球甚至吃喝斗殴……
  总之,我们每一个参与足球的人都只埋怨别人,不反思自己;只盯着自己的利益,不管不顾自己的责任。
  如果从“劣根性”上来看,我们与近邻日本和韩国的差距至少可以概括为我们大多数足球人的“三不”:不学习、不自省、不团结。
  就这三点,如果我们这些“大人”们改不掉,就别指望中国足球能够搞好!(倍魄)

                   (此文写于2005年6月16日)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