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倍魄
倍魄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22,702
  • 关注人气:895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李安,我们是否懂他

(2006-01-17 20:00:35)
分类: 文娱评论
  李安又拿奖了。这已经不是第一次。当然,金球奖可能不算什么,人们更看重的是常跟在它后面的奥斯卡。金球奖的两项大奖出来,3月份再拿小金人看来已经没什么问题了。偏偏李安已经以《卧虎藏龙》拿过一回奥斯卡了。事实上,除了戛纳电影节金棕榈奖,李安的书房里已经不缺任何一个重要的国际电影奖项的奖杯了。
  举目望去,在高手如云的世界级导演中,李安也算得玉树临风了。别人谁拿过这么多的奖呢?
  其实,1954年在台湾出生的李安也并少年成名的电影天才,1983年从纽约大学电影制作系毕业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李安无戏可拍、赋闲在家,靠老婆养活自己。无奈只好天天下厨烧菜做饭,身为“家庭妇男”一当就是6年。当然这段生活使他对中国传统的饮食文化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后来他的成名之作《饮食男女》的构思最早就是源于李安的这段经历。
  在好莱坞混的中国人可算不少。陈冲、白灵之类女星只能在一些二流影片中扮一些三级角色;李连杰的中国功夫在那里成了没有灵魂的杀人机器;天马行空的徐克风流尽失;昔日小马哥周润发似乎只是把自己越养越胖。
  至于努力朝奥斯卡靠拢的张艺谋,《英雄》和《十面埋伏》都因为失却了自己的文化与价值标准,而在中国观众和美国评委那里两头不买账。陈凯歌虽然表现上比张艺谋更多些亲吻小金人的可能,但无论如何,比起李安,他们站在东西之间,不是表现了穿行的自由,而是不知所措和左右为难。
  问题是,我们如何看待李安?我们是把他视为华人电影的杰出代表,还是换做另一个看法:一部得了奖的美国电影,它的导演碰巧是个中国人?
  这个问题的实质就是:这样的奖项,到底是一个中国人的荣誉,或者至多是所有华人的荣誉,但它却不能视为中国电影的骄傲,甚或中国文化的光荣。
  李安曾经谈到中国电影时说,中国的市场从口头上来说是比美国还大的,但主流的大众文化目前是受西方文化的影响,我们的片型还没有建立,观众的口味还没有建立。中国电影百年跟美国百年是不一样的,100年下来,美国建立了很多的片型,它的路数都有一个标准。
  在这样的情形下,李安只能是一个特例,他洞悉东西方文化的差别与各自的标准,又能融汇他个人的特定的中西文化滋养,他的独树一帜其实是不可复制的。
  中国永远是中国,就如同美国永远是美国。李安的《卧虎藏龙》拿了奥斯卡的时候,中国观众还不是一片骂声?而《金刚》在美国的偏冷与在中国的偏热,说明人性冷暖的共通与中国人对温情的偏好。于是,我们可以断言,《断背山》会未来会在中国赚得大把的眼泪而不是骂声。
  生活中的李安据说是一个细腻而沉闷的人,《断背山》讲述的同性恋者的深情故事,大概也溶进了他自己的人生感悟。多年以前,李安在离开美国告别的前一刻,才对一直以英文来遮掩自己同性恋取向的儿子说:“我也懂英文。”
  李安当然不只懂英文。问题是,我们是不是读懂李安。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