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骗子有点狂,真的。
小区楼道防盗门边就张贴着公安机关布告,告诫市民警惕“虚假信息”的诈骗。不锈钢栅栏马马虎虎抵挡着小偷,但骗子们携信息无孔不入。简直见怪不怪了,报纸三天两头刊登上当受骗小故事,情节一般的,根本都懒得看。
两则有点小意思的,搬过来瞧瞧。
一是 “劝了两小时 依姆才相信被骗”,那劝导员竟是警察。
一位81岁的老依姆收到署名“三星集团韩国公司”寄来的周年庆刮奖广告,得了二等奖---价值28.6万元的日本豪华商务车,领奖地点在北京。老人拨打了信中所列的“兑奖专线”和“公证处监督专线电话”,对方称要先交6万元“所得税”“公证费”。明显的骗局,儿子一眼识破,但老依姆执意让儿子汇钱,见儿子磨磨蹭蹭大骂不孝嚷嚷着自己去。儿子无奈报了警,派出所民警登门劝导,展示平时收集的厚厚一叠“兑奖”“退税”广告单,指出其中破绽,当并场拨打三星客服和北京公证处的电话,证实该公司并没有举办所谓刮奖活动。老依姆依然将信将疑,耐心的民警又拨通所谓“兑奖专线”,表示要委托在京亲戚领奖,对方称“不行”且执意要求先汇6万元,最后被逼得没有说辞骂了一句挂上电话。至此老依姆方才信服了。
另一对年轻兄弟,故事就有点科技含量。
在国外的哥哥突然Q弟弟,说有朋友在广东被警察抓了,速寄一万元给他老婆救人。弟弟的第一反应是,这个家伙的QQ又被偷了,故意说“你不就在广东吗?”不料对方表示“我在国外”,还提出和弟弟视频。一看,真是哥哥的头像。叫打电话说电话卡没钱,想语聊又说没耳麦,给了个农行帐号催马上汇钱。救人要紧弟弟就去了,没想到(万幸)附近银行没开门。想想不踏实上QQ再次要求视频,奇怪的是哥哥老是同一个表情,20秒后便中断,又提出视频对方就烦了,一个劲地催汇钱。弟弟起了疑心,上网一查,那个帐号居然是广西的。后来与哥哥通了长途电话,才弄清自己的QQ曾被盗过,骗子找来哥哥的视频截图糊弄。
假如说报纸只是报纸(请原谅我的谨小慎微),自己的亲友同事邻居,聊起此事,简直没有没遇上的。
朋友收到手机短信:妈妈,我的钱包和手机都丢了,赶快给我寄点钱来!心一紧,孩子总是大大咧咧丢东西。随即释然:短信末的银行帐号在国内省外,可儿子分明留学国外。
邻居80多岁的婆婆,有电话打来家中,说她的手机欠费3600元。老人家头脑清醒得很:自己根本没手机哪有话费一说!
同事接到电话直呼他的名字,“猜猜看,我是你在广东的朋友啦!”同事三言两语打发了,岂料几天后又有电话找到他太太,不但明明白白提到他的名字而且连他的朋友也真名实姓。真名实姓的朋友在外地生病住院急需钱,打朋友手机却关机。疑惑骗局又恐万一是真,只好表示将赶去该医院,这才没了声息。事后与朋友联系,当然绝无住院一事。
我对同事分析:你的名字包括个人信息落到骗子集团,广为流传啦!
骗子猖狂,自然因为有鱼上钩,老依姆的执拗便是明证。兄弟俩的遭遇则提示了骗术在进化在改革,连视频都被当道具了,真是防不胜防啊。当然魔高一尺道高一丈,我们的防骗本领也在与时俱进,最基本的一条:但凡让掏钱的,悠着点儿。只不知骗子为何如此之多?怎么就整治不了?
江湖上说“盗亦有道”,如今的骗家们却张狂到不顾一切。有时候也为骗子们发愁,如此这般的范围之广规模之大手段之多,长此以往整得良善之辈个个提高警惕啥也不信了,岂不是砸了行骗饭碗?
不仅仅那些花样百出的大小骗子,在整个社会生活中,诚信度其实已岌岌可危。倘真到了怀疑一切的那一天,所有人的日子都不好过----没有了信任,世界就将变成为一窖寒冰!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