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灵通为何走向穷途末路?
(2009-02-03 20:19:49)
标签:
小灵通移动通讯手机3g时代3g生活杂谈 |
分类: 时事评论 |
新浪网2月3日报道,据中国移动人士透露,政府主管部门已明确要求所有小灵通使用的频段无线接入系统应在2011年底前完成清频退网工作,以确保不对TD-SCDMA系统产生有害干扰。这就意味着,政策要求小灵通将要在3年内彻底退网,这一技术将于2011年底前在中国画上句号。
小灵通,是一种曾被誉为绿色环保型的通讯产品,它基于本地固定电话网,采用固定电话费率,实行单向收费。小灵通最为突出的特点就是以固定电话的价格,让用户享受到本地移动电话的方便与快捷。因此,小灵通是本地固话网的有效补充和延伸。而广大小灵通用户之所以愿意成为其忠实的消费者,无非是看中了小灵通资费便宜、低电磁辐射及小灵通手机价格相对便宜。
在移动电话还是双向收费的年代,小灵通的资费标准无疑成为了其最大的竞争优势,单向收费,却能享受到移动电话方便、快捷的通话方式,一时间,拥有一台小灵通几乎成为众多消费者争相追求的目标。
然而,在移动电话的资费调整之后,尤其是中国移动与中国联通两大通讯巨头实施话费的单向收费之后,小灵通的竞争优势便消失殆尽。时至今日,随着3G时代的到来,小灵通只能眼看着用户以每天百万的流失量在逐步递减。而在三年之后,小灵通将最终退出通讯行业的历史舞台。
回顾小灵通在中国的发展历程,我们才发现,其实小灵通之所以最终走向穷途末路的原因是除了受到市场竞争的强烈冲击之外,更多的还是在于小灵通本身存在着很多的先天不足和技术缺陷。
首先,小灵通的信号差、盲区多,这是众所周知的事实。对于小灵通的手机用户而言,我想他们有着最为深切的体会,与中国移动这样的通讯行业老大相比,小灵通的信号覆盖率根本是不值一提。屋里屋外的信号不一样,东屋与西屋的信号存在着极大的差异,通话时常常掉线,语音不清,这是小灵通最令人诟病的缺陷之一。
其次,小灵通的功能相对较少,这也是小灵通的弱点之一。与从前相比,如今的手机已经不再是一种纯粹的通讯产品,手机功能的日益增多使得手机几乎成为了一个随身捷带的移动“百宝箱”。聊天、拍照、听歌、看电影、上网,你所能想像得到的时尚功能,手机几乎是应有尽有。相比之下,小灵通则毫无优势可言。
此外,小灵通功能的最大弱点之一还在于小灵通不能漫游。自小灵通问世之时,其功能的定位就是本地的固定电话用户,只不过它拥有了相对的“移动”功能。而这样的功能也只是仅仅局限于本地固话网,当用户因工作需要出差时,小灵通则完全失去了效用。
第三,小灵通的资费标准不再成为优势。如之前所说,小灵通之所以能吸引消费者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在于其相对便宜的通话资费标准。而现在,移动电话的单向收费已经被广大消费者所认可和接受,如果用户精打细算,他们会发现使用中国移动或中国联通的话费与小灵通的话费相比其实相差并不大。因此,很多小灵通的原有用户就这样渐渐地流失了。
最后,小灵通的最大硬伤是它所使用的频段是3G频段。虽然,3G牌照的发放在过去的一段时间内总是雷声大雨点小,看不到有什么实际的动作。但是,不可否认的是,对移动运营商而言,3G牌照的发放只是一个时间问题。而在今年1月份,中国移动终于获得3G牌照TD-SCDMA标准,并同时获得全业务的运营资格之后,占用了3G频段资源的小灵通业务就从此不得不退出了通讯行业的历史舞台。
然而,小灵通虽然即将全面退出,但是小灵通所发挥的作用仍然不会被消费者们所遗忘,而其最大的历史功绩,我想莫过于逼迫移动运营商降低资费标准,实行单向收费,使广大消费者最终得到资费降价的实惠。
总而言之,小灵通的退出已经成为一种必然,在通讯技术革新日新月异的今天,小灵通的生存空间已经日渐缩小,没有技术优势、没有竞争优势,又怎么能在市场竞争中生存和发展呢?这就犹如当年曾经风行一时的寻呼机一样,小灵通也是一种通讯行业的过渡产品,终究会有退出的一天。
小灵通走了,可是与此同时,我们会发现,3G时代来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