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硕士卖猪肉丢脸吗?

(2008-12-04 14:28:27)
标签:

就业

求职

大学毕业生

硕士

卖猪肉人

广州猪肉大王

陈生

杂谈

最近,我被这样的一则稍微过时的新闻所吸引,其所说的是:

有“广州猪肉大王”之称的天地食品集团向全社会招贤纳士,其招聘条件为:职业为卖猪肉,年薪810万,只招研究生,不限专业,不限性别,招聘名额为30名,且入职人员必须得从基层做起(即要先“猪肉佬”做起)。结果,前来应聘此岗位的应届研究生求职人员达到1300多名,而且其中不乏中科院研究生院、中山大学等知名院校的硕士毕业生中的佼佼者和精英分子。

看完这样的新闻,我想很多人的心中和我一样都不由得心生感叹:大学毕业生就业难,难于上青天啊!从上则新闻当中我们可以看出,“卖猪肉”这样的岗位当中的求职供求比例就已经达到了143,也就是说,这个岗位的入职机率为2%,淘汰率达到98%。这和今年国家公考考试的入职机率是多么惊人的相似,换句话来说,如今连卖猪肉这样的职业也是非常抢手了!

这样的新闻,不由得让我们想起多年前关于北大毕业生陆某毕业后当屠夫摆摊卖猪肉的新闻所引发的全社会广泛的讨论。而在那次讨论当中,人们把讨论的焦点集中在了“北大毕业生卖猪肉是否是在浪费人才”的话题之上。支持者说北大毕业生卖猪肉其实也不是什么丢脸的事情,因为卖猪肉不管怎么说都是一种正当职业,而职业从来就不应当有任何的贵贱之分。另一方面,反对者则说卖猪肉其实只是一种体力劳动,并不需要太过专业的知识与技能,而北大毕业生卖猪肉完全是一种浪费人才的奇怪社会现象,因为知识的价值与优势完全被埋没在了卖猪肉这样的职业当中。这就类似于上世纪八十年代末到九十年代初的中国社会所出现的“脑体倒挂”现象一样,其实就是说从事脑力劳动的知识分子的收入远远低于体力劳动者,当时用这样的顺口溜来形容这种现象:“造导弹的不如卖茶叶蛋的,辛苦上班的不如要饭的”。 

因此,在多年前的那次讨论当中,人们似乎在内心深处都更多地趋向于这样的共识:北大毕业生卖猪肉其实就是一种人才资源的浪费与知识价值的贬值。

然而,在事隔多年之后,又有另外一位北大毕业生通过卖猪肉这一职业变成了千万富翁,走向了成功,他就是本文开头新闻当中所提到的那位“广州猪肉大王”陈生,而且,在这次天地食品集团的招聘当中,众多的硕士精英们为了成为一名“猪肉佬”而拼得头破血流。

那么,同样是卖猪肉这样的职业,为什么过去和现在的观念差异这么大呢?而那些1300多名硕士为什么会抢着去做“猪肉佬”呢?我想主要有以下几点:

1、大学毕业生就业压力大,就业形势严峻。大学毕业生就业难,这已经是众所周知的一个社会现象,看看那些人满为患的招聘会现场图片,你就会知道大学毕业生的就业形势有多么的严峻。最近,中国社会科学院所发布的2009年《经济蓝皮书》当中,就预估到2008年底将会有近100万大学毕业生无法就业,而2009年的大学毕业生人数将会达到近600万,由此可见,大学毕业生的就业压力就可想而知了。

2、职业年薪的诱惑。从天地食品集团的招聘条件上可以看出,对于一名应届的硕士毕业生而言,最高年薪将会达到10万元左右无疑是这一职业岗位最吸引人的一个亮点。也就是说,如果天地食品集团所开出的年薪只有12万元,那么我想这一职位其实就真的没有任何可吸引人之处。

3、择业观念的改变。基于严峻的就业形势,大学毕业生们不得不对自己的择业观念进行调整,现在,“先就业再择业”这样的择业观念已经被越来越多的大学毕业生们所接受,因为他们不得不面对这样的现实:只有先学会了生存,才能够寻求发展。

4、卖猪肉的市场营销。很显然,同是北大毕业生,陆某与陈生在从事卖猪肉这种职业时,他们的目的性是不一样的。陆某之所以会卖猪肉,是因为他为了生存迫不得已而为之,而且也从来没想过卖猪肉会有什么前途。可是,陈生卖猪肉却卖出了名堂,因为在陈生的运筹帷幄之下,卖猪肉与市场营销很好的结合了起来,并且创造了极为可观的经济效益。我想,这就是纯体力劳动的“卖猪肉”与市场营销化的“卖猪肉”之间根本的区别,而众多硕士求职者们也正是看到了后者所体现出的知识与经济上的价值潜力,才会争先恐后地去抢“卖猪肉”这样的饭碗。

而在对于硕士卖猪肉是否丢脸这样的问题上,我想已经没有必要再去讨论,因为就目前全球的经济环境来说,所有大学毕业生在择业时的首要观念就是生存,如果卖猪肉能够很好地养活自己,并且还有成为千万富翁的机会,那又何乐而不为呢?至于什么所谓的“面子”问题,就丢一边去吧,也就是说,如果你自己都没法在社会上生存,那要面子来干什么呢?更何况,猪肉佬能够拿到年薪10万的高薪,又怎么会没有面子呢?

因此,我想硕士卖猪肉并不意味着是人才资源的浪费,也不能说是知识价值的贬值,因为从陈生的例子上来说,硕士卖猪肉反而是一种知识价值的再创造,而这样的现象正强烈地冲击着所有人的传统择业观念,同时也使得所有大学毕业生的择业思路会变得更加开阔。

总而言之,硕士卖猪肉并不丢脸,这也正印证了那句老话:“360行,行行都能出状元!”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