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不管:校园暴力事件的受害者
(2008-07-16 18:22:32)
标签:
杨不管校园暴力杂谈 |
分类: 时事评论 |
中国新闻网报道,6月12日,安徽省长丰县双墩镇吴店中学发生一起两名学生上课时打架,导致其中一人意外死亡的事件。在两名学生打架过程中,授课教师杨某没有及时制止,并且说了一句“你们有劲的话,下课后到操场上打”之后,便继续上课直至下课。因此,杨老师便被网友们冠以“杨不管”的称呼。目前,杨老师已经被停职,而该校校长被记大过处分,同时被免除校长职务。此外,学校、杨老师和当事人家长达成了赔偿20.5万元的协议,杨老师承担10万元的赔偿。
继“范跑跑”之后,我想“杨不管”一词将会在网络当中流行一时。对于此事件,网友们也展开了广泛的争论,有人说“杨不管”之行为与“范跑跑”相比更为恶劣,因为杨某没有阻止学生的斗殴行为,导致了学生死亡的恶果,这是一种道德的沦丧,也是师德泯灭的一种悲哀。也有人说,“杨不管”应该值得同情,因为学生的死亡纯属意外,杨某本人并没有任何过错。而令人感到意外的是,网上有超过九成的网友对杨老师的遭遇表示了广泛的同情,认为杨老师不应该承担如此严重的赔偿责任。
对于“杨不管”事件,本人也以为杨老师存在着不可推卸的过错责任,但是我更愿意相信杨老师是一个校园暴力事件的受害者。为什么这样说呢?且让我们看看此事件当中的一些细节。
首先,导致学生死亡的最根本原因是该学生本身存在“潜在性疾病”。在“杨不管”事件当中,两名学生斗殴行为的起因是一些极为无聊的口角之争。根据旁观学生的回忆,两名学生的斗殴行为很快被其他四五名同学拉架分开,而该名学生在被分开一会儿之后突然头部向后仰起,搭在后排同学的课桌上,同时全身颤抖、口吐白沫、脸色发白,之后被送至医院抢救无效死亡。可见,该学生并不是被殴打致死,而警方的验尸结果也证明,死亡学生并无外伤,其死因是由潜在性疾病导致。因此,斗殴并非该名学生死亡的真正原因,而是该学生有着不为人知的“潜在性疾病”。
其次,校园暴力事件在这所学校有过先例。据了解,就在“杨不管”事件发生的半年前,该校还发生了一起轰动全国的血案。一名刘姓学生因前几天上学迟到后被老师批评,竟然因此生恨,用菜刀砍断了班主任的4个手指。事后,受伤老师被鉴定为轻伤害,手指虽被重新植上,但已经丧失了部分功能。而肇事学生因未满18岁而没有被追究刑事责任。每当提起此事,虽然事隔半年,学校的老师们仍然心有余悸。所以,当“杨不管”事件当中的两名学生发生斗殴行为时,你就能明白为什么杨老师会冒出“你们有劲的话,下课后到操场上打”这样的一句话,而且没有及时制止学生的斗殴行为。我想,杨老师之所以有这样的反应,不外乎有两个原因:一是管不住,二是不敢管。相比之下,第二点原因就显得更为重要,因为在老师们的心中已经留下了那个血腥的先例。
第三,在校园暴力面前,老师是弱势群体。看看如今的中学生,思想之开放,行为之大胆往往让他们的老师们自叹不如。中学生们年纪轻轻就谈起了恋爱,现如今的老师谁能管得住?碰到一些调皮学生已经够老师们头疼的了,要是碰上一些有背景、有权势人物为其撑腰的学生,普通老师们哪敢去管?多数人还不是抱着“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心态?只要学生们不惹出什么乱子,老师们也乐于相安无事。那么,对于那些校园暴力事件,老师们是怎么想的呢?其实老师们心里都明白,能够在校园暴力事件呼风唤雨的那些叛逆学生多多少少都会有各种各样的背景,有的是老爷子有权的、有的是有黑恶势力做后台的。对于这样的学生,别说是普通老师了,有时就连一校之长也会避让三分,所以一旦碰上校园暴力事件,普通老师就完全处于弱势,谁又会愿意因这种事情而惹来一身骚呢?
因此,对于“杨不管”事件,我们不应仅仅停留在对杨老师错误行为的批判上面,而是更应该看到这一事件背后所突显的社会现象:为什么老师们对校园暴力事件唯恐避之不及?为什么老师们连制止校园暴力事件的勇气已经消失殆尽?又为什么老师们连学生都管不住了?难道说这些问题仅仅通过我们呼唤提高老师们的师德就能够解决吗?我想,这些问题才是值得教育工作者们去思考的,也是值得那些教育部高层官员们去深思的。
没错,或许“杨不管”及时制止了这两名学生的斗殴行为,就会避免如今一名学生死亡的后果,但是,如果校园暴力事件的深层次问题得不到解决,吴店中学还会出现更多的“刘不管”、“范不管”、“李不管”,而这名学生也最终难逃这一悲惨命运。
所以,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杨不管”也是校园暴力事件的受害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