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这个时候,我简要回顾了一下06年的变动。
那时候觉得,还挺波折,其实,自从我04年离开北京到了湖南,以后的每一年都挺多波折。
我比较喜欢充满变动和挑战的生活。
那时候确实没有想到,我的2007年竟然变动如斯。
不太敢回顾,不然把这个任务留待经年吧。
新年还是小小的放纵了一下自己,买了两场以前会有点舍不得的演出票。
一个是话剧《武林外传》,一个是郭德纲相声专场。
都不便宜,相比起来,还是《武林外传》更加实惠一些。
坦白来说,《武林外传》作为电视剧的周边出来是一件让我比较欣慰的事情,因为早在它火爆的时候,我就一直认为,这么成熟的角色,这么火爆的人气,这么具有延展性的背景,太适合进行贺岁了。
在很多国家,成熟的火爆的电视剧,都有岁末相应的电影版推出,而且往往获得艺术上和商业上的双丰收。
如果武林外传是一部贺岁电影,你想,可以跳出电视剧相对投资少的简陋情节,把一干活宝扔到一个真正血雨腥风的江湖中,找最好的武术指导,整最大的江湖纷争,用宁财神本身不改的才气,炒上一锅绝对够味的大餐---是大餐,而不是小菜。
我一直喜欢宁财神的才气就在于,他鬼马的背后,是难得的童心,以及一种造梦的本能。
武林争霸,笑泪交加,我相信,如果这些人马打造的江湖大戏,一定要比蹩脚的《天下第二》牛x得多。
从这个角度,没有看到大屏幕的武林外传,稍有遗憾,因为这是一个巨大的工程,也会有巨大的收获和意义。
不过,从某种角度来说,话剧版的《武林外传》也有自身独特的意义。毕竟,这是一部保留了原汁原味宁财神气质的好戏。
特别难得的是,在鬼马爆笑的同时,话剧舞台上对于很多江湖气息的呈现,也是电视剧的小小客栈难以表达的。
有徐克的江湖,有古龙的江湖,有周星星的江湖,有宁财神的江湖。
在众多新颖的舞台形式的包装下,武林外传讲述了一个莫小贝塔老哥莫小宝独立成章的爱情故事,故事不算新颖,但整体的处理相当成熟,也比较感人。
我对这个故事没法评论,因为出于我特殊的情感阶段,几乎是借题发挥的在观戏时泪流满面。
我不知道这是我的伤口在自己做痛,还是故事本身楚楚动人。
但客观来说,这个故事的结尾,那一幕灯影辉煌的场景,充分发挥了话剧舞台的魅力---一种直勾勾的震撼。
有突然落下的帷幕,有焰火,有音乐和周围许多人的掌声和欢呼。
这是一个互动的武林,这是一个快乐的武林,这是一个爱的比韩剧还韩剧的武林。
在这里,情人被叫做小宝,老公会被叫做夫君。
我可不希望现在的年轻姑娘,面对喜欢的男士都叫“大叔”,这是今天看到某韩剧让我直起鸡皮疙瘩的段落。
大叔配黄花姑娘,怎么想都觉得:那不是恋童吗?
我喜欢话剧中的爱情,喜欢话剧舞台上传来的充满混响的歌声,喜欢《我只在乎你》,喜欢《我愿意》,这都是我从很多舞台上获得的经久感动,好像在那样的一个气氛中,情歌格外动人。
我突然想到了《恋爱的犀牛》。这经典最触动我的不是爱情,而是幽默。
现在想来,我很自责,因为那个时候,自己不懂爱情,也就不懂剧中的那所有的声嘶力竭和纠缠。
“黄昏是我一天中视力最差的时候,一眼望去满街都是美女,高楼和街道也变换了通常的形状,像在电影里……你就站在楼梯的拐角,带着某种清香的味道,有点湿乎乎的,奇怪的气息,擦身而过的时候,才知道你在哭。事情就在那时侯发生了。”
从这点来说,听理解宁财神的,一个能够充分搞笑的人,其实往往是动情的人。在看电视剧的时候,我能够感受到一种收敛,一种为了电视剧的整体喜剧风格而收敛的煽情渴望。
话剧舞台上,多少能够释放。
当然,言归正传,这一切的基础源于:这部戏本身很好玩,很有趣,很爽。能够让你笑,让你感动,让你特别值得这两个多小时。
从这个角度说,郭德纲相声专场就只是笑了,笑得上气不接下气,但是笑过之后,记不住什么。
毕竟,我听郭德纲太多了,也不是第一次来到现场了,对于没有感受过现场的朋友,还是相当推荐的。
老郭和大师就差一步了,也许就是心胸。
也难怪,他还年轻,对于现在的他,能扮演起相声界硕果仅存的能让观众笑得喘不过气的角色,就已经足够了。
我相信,只要未来20年,聪明不被聪明误,郭德纲必将是百年相声响当当的一号人物。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