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改变,从点滴开始。不紧张,从紧张中开始~

(2007-12-01 17:32:34)
标签:

随笔/感悟

    参加朋友举行的聚会,忙里偷闲,写点什么。
 
    主要也是因为他的键盘和鼠标很不错。而且也是积攒了一些问题,当然,这里很喧闹,这对我是个很有趣的挑战:这会写出点什么呢?~~
 
 
    阳光旋风很关注我的比赛的心态?心得?
 
    唉,主要是比赛播出的时候已经过了一段时间,而不是我最有表达欲望的时候了。目前面对的,应该是决赛的种种挑战吧。
 
    这几天在调心,也是面对一种新的课题。
 
    生活就是这样,总有很多新课题给你面对,我需要学会用一种更好的心态去面对。以前会更多的郁闷,更多的恐惧,或者患得患失。
 
   现在,只是把它们看作一个新的课题。
 
   我还没有过这种体验,成为阶段性的胜利者,但是还来不及释放快乐,还没有心情享受过多的褒奖,就要马上面对新的阶段的挑战。
 
    而这种情况下,阶段性的荣誉其实是一种潘多拉的诱惑,因为美好会很虚幻,反而给你带来了更多需要克服的障碍。
 
    我愿意把这种调整看作一个很好的研究课题:比如,为什么一和二的心态会有本质性的不同(我不太得到第一这个称呼,所以很新鲜的感受这种怪异的感觉)
 
    举个例子,本来从复赛进入决赛是很开心的,下一步,如果从决赛再进入前十,会是更开心的事情。但当你是所谓的“第一”的时候,虚名的乐趣开始喧宾夺主。过程的快乐被冲淡,人的心变得很狭窄,很小,很想保护这唯一的虚名。
  
    于是,晋级?不够快乐。精彩?不够快乐。过程?不够快乐。
 
    只有保护虚名才快乐,失去虚名立刻坠入落差。
 
 
  
    但多少事情从不尽遂人愿,抓得越紧,漏得越快,心态越狭隘,头脑越僵硬,思维越生冷。
 
    抓不住的,很多事情不是抓住的。
 
    用我的另一个朋友的名言来形容:我又能留住什么呢?
 
    这难免消极,但大战当前,大胜大败的当口,消极常常是一种最好的抵抗,然后收获一个最平衡的积极。
 
    我得承认,这个虚名让我花了好几天去抵抗,去感知,去了解,去调整。
 
    体会如果的失去,体会已经的获得,体会更小的目标,体会长远的理想。
 
    不客气的说,这个课题已经有所成绩了,我现在的感觉是:
 
    最想要的:把决赛的二人世界做好,实现自己的又一个小理想,很快乐!
   
    其次想要的:从决赛再进一层,无论如何,前进还是比不前进更好一些。
 
    至于,第一?保持?虚妄的顶峰?
 
    就和爱情一样,最可遇不可求的东西,从来都需要最多的平常心和最少的执念。
 
    很多事情都是这个道理的:最想要的时候不给你,得到的时候,已经云淡风轻。
 
    所以张爱玲说:成名要趁早。大抵是说:越早,约嫩,才越保存一些虚无的快乐吧~
 
   决赛的时候,我会积极一些,因为复赛的时候自己看自己都不太适应:太淡定了,太从容了。
 
   很多人说这样很好,很多人说这样不是那么好。
 
   只有我自己知道:这是我,但还不是最好的我呢。
 
   还得回答阳光旋风关于紧张的问题,怎么说呢:比赛的过程中几乎没有紧张过。这可是表现的过于消极的一个原因吧:竞技,还是需要适度的紧张的。
 
   但这很难提供太具体的方法,除了天生的本领,大多数人的不紧张永远是从无数次的紧张和失去中忐忑走来的。
 
   这无可回避。
 
   也有些方法吧:
 
1。节目中学来的,上台说话前把脸泡在水里一会儿。会从数据上很好的遏制心跳过速
 
2。上台讲话的前几句话要说的很慢很慢,很稳很稳,因为这关系到你后面的所有语言的气息。气息在前几句不能处理好,后面可能进入恶性循环。
 
3。更多的是一句话吧:当我有一天终于发现自己也有点“艺高”的资本的时候,自然“人胆大”了,当我能想象自己会面临所有的情况和掌握现场每一个细节和感受无微不至的气场的时候,紧张对我不那么容易了。
 
   这不是得瑟,至少我不这么觉得。想不紧张?就把自己投入到一次次的紧张和不安中,煎熬自己,终见彩虹。
 
   关键是,你敢不敢开始?
 
    比如,像我这些天一样,开始改变自己,从改变自己身边开始,希望能够改变“世界”。
  
   我的世界,就是周围的人,如果周围的人因为你有所改变了,这不就是改变世界吗?
 
   希望,因为我,让身边的人都感觉世界更好,我会觉得更好:)
 
 
    当然,不容易,继续努力!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预告!
后一篇:疯到健康。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