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由安静想到的,由美女说开去。

(2007-11-04 01:31:17)
标签:

随笔/感悟

  
 
    “逼”着我更新的朋友们恐怕可以小小满意一下。这次主持人大赛的复赛给我了挺多感想,恐怕一篇文章还真说不完,可以继续简单抒发一下。
 
    比赛中有很多类型的主持人,有特别多的聪明人,也有一些不是那么聪明的人,有一些很朴实的人,也有一些不是那么朴实的人,有些很漂亮的人,也有些很不漂亮的人,又随时准备活跃起来的人,也有永远那么安静的人。
 
 
    你以前有过标准吗?什么是一个好的主持人?
 
    坦白来说,很久以前我大概是有过的,至少和目前的我并不是很像。大概那时候追求的是想让人记住,表现要突出,要不俗,并视为最重要的标准。但现在有点变化:对于一个普通主持人来说,先在自己的身上寻找在人群中最招人喜欢的地方,然后放大它,很多时候,这就是观众所需要的你的个性。
 
   改变?除非很有必要,因为,强扭的瓜不甜。
 
   我们组有个选手叫赵巍娜,拥有一种叫做舒服的美。男女通吃。我们的关系还不错,所以我也就不回避在这里评头论足一下,因为她的历程让我挺多感触。
    从初赛开始,一直频繁待定,到了后来,也有着相似的命运。(原谅我不细说,有保密协议的)
 由安静想到的,由美女说开去。
   
    张越老师不是很喜欢她,显然不是因为嫉妒人家美貌,更多的是认为赵巍娜的美淡雅怡人,近乎无可挑剔,可有点空洞,被美所束缚,放不开自己。
   
    可也怪了,每次观众评委都“不留情面"的置评委点评于不顾,非要把她留下来。
   
    这事儿不怪张越老师,要我说,用专业的眼光,赵巍娜同志确实是那种一切都正常,就是不特别出“彩”的女主持人,她缺点董卿的堂皇,周涛的力度,倪萍的浓郁,更不要提很多女主持人本来就欠缺的幽默,深刻。当然,张越老师那种卸去自我伪装,卸去别人伪装的对“真”的执著偏爱,她也不占。
 
 
    可有些事情有点怪,举个例子,我们的选手都公认,大家会赵巍娜“依依不舍”并不是仅仅这种表面的审美---她说话永远那么温婉,表达永远那么含蓄,语气永远那么平静,似乎天生有一种不知讨好别人为何物的气质。
 
   坦白说,她几乎没有一句台词可以用我们习惯的“精彩”来形容,精气神方面也不喜兴,不太像是能带动全场的气氛。
   可不喜兴,不代表她身上没有气场,这姑娘身上有一种场,一种叫做“安静”的场,安静到----如果真的多出一分幽默,跳跃,深刻,真实,倒破坏了这种宁静。
 
   但最大的问题也是如此吧?真正的持久的完全的安宁,并不是我们这些俗人所最需要的东西,所以有句话叫:片刻安宁。可我们的周遭又似乎无时无刻不存在着喧嚣,所以安宁又变成一种奢求的美。
 由安静想到的,由美女说开去。
   如果按照相当长以前我对于主持人的审美,特别是对于女主持人的苛刻审美,赵巍娜同志可能也会被我这个“评委”忍痛割爱的---就好像比赛到现在的整体情况一样。没办法,哪怕稍微有点讨好观众的气质,稍微有点卖弄智慧的努力,她这样的底子一定会高奏凯歌。
 
   可矛盾的事情出现了,观众评委,大众评议啥的,怎么就一次次地把她选回来了呢?坦白说,我不是太认可这里面有什么习惯性“黑幕质疑”,因为作为一个选手,我觉得我们组的其他选手也能感觉到这种接近于观众的情绪---明知不可为而为之。
  
   这种感觉不难理解:看到比赛,每一个观众都会不自觉地扮演起评委的角色,会在心里设定一些标准,不管这些标准是纯粹自我的,还是也受到社会,环境,习惯声音的影响----慢慢的,大概什么样的主持人算好,有些共性了。
 
    比如反应快?比如语言美?比如思想深?比如很幽默?比如能打动人,诸如此类。基本来说:这个人得有佐料,不光有料,还要有佐料。
 
    我们看一个主持人,习惯于先用本能感受他,然后用标准衡量他,而在比赛之中,后者才是硬指标,是能"师出有名”的,是“有个说法”的。
 
    可在观众选择的环节,这些硬指标一旦淡化,就常常出现说不太通的事了。一个很多方面都够指标的选手,可能被观众无情的选择离开:不是你不好,就是觉得你好像不真,或者说:干脆就是不特别喜欢。而另外一个各方面看似都乏善可陈,佐料少得可怜的选手呢?却经常被观众反复挽留,让他们讲道理,估计是讲不出来的,因为标准确实不够“体面”,可留下她的原因却兴许能够很简单:就愿意多看两眼,听着舒服。
 
    我总结赵巍娜的好,好在纯粹---纯粹的安静,无争,平淡,似乎连茶都算不上,可又比白开水多一点耐人寻的味道。如果洒点佐料,估计比赛是顺利了,可这种纯粹又破坏了。
 
   所以比赛中她犯了什么样的不够“标准”的错误,观众都能原谅,并每每给专家打分制造难度---怎么说不好,观众还是选。
 
   这让我多了些思考:到底对于观众而言,主持人意味着什么?
 
   对于比赛而言,分数意味着什么?
 
   目前看来,对于比赛的结果来说,分数意味着全部,因为名次是生冷的,也只有数字才能配合这种冷静的逻辑。
 
   可对于观众来说,取舍喜好是如此复杂的。身边的聪明人太多了,电视上主持人讨好大家的时间太多了,用标准代替本能的时候太多了,当面对一些师出无名的美,倒有些无所适从,可心里仍然难掩珍视。
 
    我觉得现场观众对赵巍娜的挽留也大抵如此:别的选手也很好,甚至更好,甚至更好不少,可这个人我想留。
 
    对我而言,这是个启发,也是个验证,验证我这两年对这个职业一些新的思索和发现。
   
    主持人如做人----的确如此。但这句话有太丰富的内涵可以供你理解,可以非常肤浅,也可以用一生酝酿。
 
     什么是主持人呢?我给自己出了一道题:如果有一个人,坐在电视里,一句话都不说,可能就是时不时地看看你,笑一笑,然后给你放首歌,看两张好看的图片,也许伴随着音乐展现一些美不胜收的动作,姿态,让你每次播到这个节目,看着她就能体会到安静舒适,忍不住多看两眼,都想每天有个固定的时间,看看这个节目。
  
   你说,她是主持人吗?
   用标准来看:主持人至少得会说话吧?再咋样也得整个手语吧?
 
   可离开标准,她是主持人吗?
 
   无解。
 
   其实我心中有解,但就像现场观众对赵巍娜的感觉一样:可意会,不可言传。说出来,就又是标准了。
 
   很遗憾,我永远做不成那么安静的主持人,但这种安静帮我想到很多,也正在帮我继续抵御和改造自身主持风格的一些浮躁和媚气。这本身不就是安静的魅力吗?
 
   对事不对人。见者勿怪。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站着说话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